宜宾多措并举,吸引优秀医疗人才下沉
□本报记者 黄大海
“心跳都没有了,呼吸一分钟只有几次,如果不及时抢救,就完了。”今年1月底,屏山县龙华镇一名七岁男孩从三楼摔下来,送到乡镇卫生院的时候已命悬一线。“我们平时对危重病都不晓得咋个处理,简易呼吸机使用得也不好,如果没有支医的两位医生,真不知道怎么办。”屏山县龙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勇现在说起都觉得后怕。
支医的两位医生让李勇看到了镇卫生院的变化,而引起变化的还不止这些。近年来,宜宾市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进行“县招乡用”“优秀医疗人才下沉”等多种探索,缓解基层医生荒、基层群众生病“没人看、看不好”等问题。
窘境 5个医生服务7000多人
“临床医生这个岗位已经有四年没招到人了,莫法,开考的比例是1比3,没人报名,连考都开不了!”6月14日,在谈到卫生院人才缺乏问题时,宜宾市南溪区大坪乡卫生院院长邓文碧语气沉重。
大坪乡是南溪区内较为偏远的乡镇,全乡有户籍人口7486人。“每千人配备乡镇医生还不到一个。”邓文碧介绍,大坪乡卫生院有12个编制,但其中5个编制长期处于空缺状态,7个编制内有2名护士,真正能看病的只有5个人,“5个人要为7000多人服务,压力可想而知。”
屏山县龙华镇中心卫生院则面临的是留不住人的问题。李勇提到这就心痛:2013-2014年,该院曾公开招聘5名医务人员,“但是很快就都走了,一个都没留下。”
招不来、招来之后留不住,面临这样窘境的,不止这两家乡镇医院。屏山县卫计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实行相关的制度改革之前,屏山县15个乡镇卫生院编制总数为268人,实际在编人员147人,空编率高达45%。
宜宾市卫计委深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宜宾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城市里,同乡镇医院相比,优秀的医务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待遇更好、平台更高的医院。乡镇医院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很普遍。”
破题 县招乡用充实基层
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还是要解决基层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优秀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乡镇医院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怕编制属地被困在乡镇。”屏山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现有医疗资源下,基层医院与市县级的医院,无论是在待遇方面还是个人发展方面确实有很大差别。很多人怕编制在乡镇就一辈子待在乡镇。”
有编制,但没人愿意来,是否可将编制所在地与工作所在地分开?顺着这样的思路,屏山县在2013年率先开展人事体制改革的相关探索:在县乡医联体内部,将乡镇一级的空缺编制统一收归牵头部门所有,乡镇医院招人都以牵头医院名义进行,即编制在县,工作在乡镇。新招聘人员在下级机构工作满5年后,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的优秀人员可直接调配到编制所在上级机构工作。
为了保障“编制在县、工作在乡”人员的后顾之忧,屏山县财政出资350万元设立专项贴息和边远乡镇补助专项资金,保障其收入水平。
为了充实乡镇卫生院力量,屏山县另一个做法是严格执行晋升技术职称人员到基层支医制度。
显效 空编率从45%下降到14%
“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县级医疗单位编制的吸引力要大很多。”李勇介绍,在实行编制改革之后,卫生院的招聘工作要顺畅很多,“从2014年下半年到去年底,共招聘了10人,目前为止离职的只有一人。”
今年30岁的谢贵林2016年通过参加公开招考,进入龙华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谈到编制问题时他坦言,当时之所以会报考龙华镇中心卫生院,完全是看中了县级医疗单位的编制。“待遇还不错,每年都会有培训的机会,如果干得好,5年后还可以直接到县里上班。生活上以及以后的发展都没问题。”谢贵林说。
“在实行‘县招乡用’之后,乡镇卫生院空编率已经从45%下降到14%。”屏山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基层医生荒’得到了初步解决。”
除了队伍壮大之外,其他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当时就是在中都镇中心卫生院做的手术,要是以前,非得到县城不可。”今年3月,屏山县中都镇黎明村村民曾祥莲下楼时不慎跌倒,锁骨和两根肋骨骨折,“现在我恢复得很好,这都得感谢兰院长亲自为我做手术。”曾祥莲说。而她口中的兰院长则是2015年从县级医院下派到中都镇中心卫生院的骨科主治医师。
“2016年,我们向医联体内部的三所乡镇卫生院下派了中医科、影像科、妇产科、麻醉科等医技人员共9人。”屏山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周明兰介绍,“派哪些人下去,最重要的是看乡镇医院缺哪些人才,最终要起到‘派下一个,带起一片’的作用。”“周医生虽然现在不在这工作了,但是他为我们培养了多名出色的外科医生。”李勇说,目前,痔疮、肛瘘等一些小手术都可以在镇卫生院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