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护士张霜,不久前在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举办的第六届艺术节作品征集活动中,因一组反映“ICU”工作的九宫格漫画作品,在“朋友圈”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她通过小小的画笔,对“ICU”24小时里发生的“可视场景”进行了描绘。
ICU主要收治对象:
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
②需要心肺复苏者;
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
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对别人来说,早上八点或九点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可在“ICU”凌晨1、2点就开始忙,晚上24点接急诊救护是常有的事。
8点左右,医护人员开始查房,在“ICU”查房可不是简单的询问,而是要把包括一根细小的导管在内的所有治疗流程都要梳理一遍,针对特殊的患者,还要反复召开科室和科间学科协作会诊,直到所有的疑团都弄得明明白白。
每个在“ICU”工作年限长的人都会得“职业病”,说白了就是一种“强迫症”,其特点是每次工作前都会把所有事情进行反复检查,生怕出现疏漏的地方。
在“ICU”,“白衣天使”们会亲自为一些病重不能起床的病人擦手、洗脚。
在“ICU”的患者大都需要实施适当的肢体约束,不少患者会因此出现烦躁,甚至干扰治疗,这时医护人员会耐心对病人进行疏导与治疗。
一些病人的病情平稳后,会把病人转到普遍病房,并送上暖暖的祝福。
探视时间到了,与别的病房不同的是,在“ICU”家属不能陪护,而且还严格限制探视的时间和人数。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
晚上10点,当所有的人都下班与家人团聚准备休息的时候,“ICU”的“白衣天使”们还站在病床边为病人翻身、拍背。
熄灯了,病人休息了,她们还坚守在一线,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做好记录,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文字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