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神马!多喝水是百病的“帮凶”?

 


“每天晨起空腹一杯水”,成为一条流传甚广的健康名言。很多人相信,这杯水可以清肠胃、排毒养颜、稀释血液,甚至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中医理论来讲,很多脾胃虚寒、脾虚湿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肾功能不足的人,晨起喝一杯水会让身体受伤害。事实上,喝水须因人而异,有些人并不能正常代谢,乱喝水不仅起不到养生效果,反而会让人体受损。



晨起喝水阳气不升




乱喝水伤脾肺肾


清代医书《四圣心源》说:“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如若脾阳不足,对水的消化吸收就不能完成,更不能变生气血。特别是在不需要水的时候喝水,还会让脾阳受到伤害。由此可知,脾胃功能较差,比如食欲差,易恶心、呕吐,呃逆频繁,腹胀腹泻,胃脘不适等症状的人,对水的代身同样也不能正常进行,尤其是在早晨脾阳还没有生发的情况下喝水,就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其次,肺对水的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肺除了对呼吸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主治节”。这包括了“通调水道”的重要作用。肺有调节水的代谢功能,主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也就是肺气可以使津液输布散发到全身各处,也可以促使水液下输于膀胱,保持小便通利。如若肺的功能有障碍,如容易胸闷气短、喘息心悸、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状,对水的代谢也会很差,如若乱喝水就会加重以上症状。


再有,中医认为肾主水,膀胱主水之气化。肾对调节和维持体内的水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肾脏的功能出了问题,饮水就要注意,否则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实际上,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五脏六腑都参与了水的代谢,任何一个脏腑出了问题,都会对水的代谢造成影响。同样,无端增加饮水,也会对身体不利。人的身体应该维持在一个气血平和的状态,不需要水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扰它。如果一杯一杯地往肚子里灌水,是在人为的干扰气血平和,显然不利健康。


多喝水是百病的“帮凶”


很多慢性病人血液黏稠,希望通过多喝水来稀释血液。其实,水喝下去大多不可能立即进入血管稀释血液,因为水的代谢还要经过很多环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循环的整体,水的代谢要在各个器官组织的协调运动下才能完成,如果说三焦气化、脏腑转输、气血运行任何一方面有问题,水就无法到达稀释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心肺脾肾负担。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大凡阳虚土败,金水堙菀,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如果没有阳气,则水液郁积成为痰饮。凡是阳虚脾虚,肺肾不运,无不形成痰饮病。痰饮可堵塞气血运行,影响精神活动,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并且变化无穷。显然水的郁积可以导致百病。观察一下身边喝水太多的人,几年下来,他们往往老得比别人快,因为脾肾的功能由于饮水过多都受伤了,喝水太多使心肺脾肾负担过重,脏器负担加重,自然比别人老得更快,随之各种慢性病也会比别人来得更快更多。


中医认为,体内水液积聚凝练后能形成痰浊,痰浊进一步积聚浓缩就可成为痰核,比如瘰疬、瘿瘤等,或与瘀血互结形成结节、肿块。原本是无害的水,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及代谢障碍等因素,最后能生成各种有形物质。


痰饮、痰浊,是中医学特有概念,都是由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分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的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其黏稠的叫痰,较为清稀的叫饮。无形的痰饮可引起很多症状,如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心悸或癫狂、昏迷等,但却看不到实质的痰和饮,而按照治疗痰饮的方法去治疗,则会有很好的疗效。






文/火箭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郭志红

整理/莫鹏

图/源自网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