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洪灾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提示点击上方蓝字订阅康普药业养生小达人~~



      目前,因强降雨导致部分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一些在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疾病,由于洪水的缘故,亦有可能发生。目前虽然没有疫情发生,但防病防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那么,洪灾过后,大家要如何预防传染病呢?请一定要详细看看下文哟!另外,请大家分享出去哟!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戊型肝炎


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 3 小时至 7 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伤寒|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 天后高热,持续 1—2 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细菌性痢疾|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甲肝、戊肝|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 1 至 2 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还需注意以下几类疾病

皮肤病

水灾发生后,人们双下肢长期浸泡在污水中,双手也多接触污水,常常导致浸渍性皮炎、手足癣和皮肤感染。如:丹毒等。

 

丹毒

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诱发因素为皮肤的裂隙。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 1 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红眼病

接触污水的机会增多,污水污染眼睛,常常导致红眼病流行。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接触病人用过的东西,往往在 12—24 小时内发病。

 

食物中毒

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 2 天,最短为 1 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破伤风

如果洪水中出现划伤,皮肤破损容易导致破伤风,特别是伤口接触过泥土,那么感染破伤风的可能就会更大。



预防小Tips

洪涝灾害后,由于集中居住、卫生条件差,加上连日救灾劳累,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一旦有人得传染病,疾病就可能迅速蔓延,其特点常常是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因此,为了减少灾后传染病带来的再次损失,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4.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5.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6.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7.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积极治疗病人。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疟疾治疗不仅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本文图片来源于千图网、排版来源于易点编辑器,如有侵权,请私信)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