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药法落地后或现三大变化 中药“二次开发”将成主流

时隔30余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终于在7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对于中医药行业而言,该法已从法律层面上对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与扶持措施作进一步明确。

在业界看来,《中医药法》落地后,中药二次开发也会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10亿元以上市场规模的大品种将越来越多。另外,在“中医诊所备案”落地后,终端方面也会出现大发展。信息时报记者 贝贝

变化1

中药“二次开发”将成主流

《中医药法》相关条文显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这也意味着,利用询证医学等现代化手段对现有中成药进行研究,将受到法律条文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中成药在“二次开发”过程中,主要为“两极分化”局面:一类是利用自身品牌,往大健康、治未病的方向做大做深;而另外一类是往循证、临床数据、科学语言的方向做尖做强。

实际上,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已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对旗下相关中成药品种进行研究,其中如以岭药业旗下的“芪苈强心胶囊”及“连花清瘟胶囊”,都通过循证医学证实药品的功效性;而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目前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工作,并进入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阶段。

广州本土企业方面,白云山和黄中药的板蓝根与复方丹参片在询证研究中,分别被证实有“抗病毒”及“防老年痴呆”的效果;而白云山中一药业及白云山奇星药业也向记者透露,未来将立项针对消渴丸、华佗再造丸、滋肾育胎丸等产品进行二次研究。

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层面倡导的“借助现代技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提法,其实就是推进中医药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此背景下,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二次开发中药将成“主流”。

变化2

市场出现更多10亿元大品种

从中药生产企业而言(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受政策长期扶持是行业发展的“常态”。而《中医药法》中“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的生产”,也意味着中药生产企业在法律层面上享受到又一“重大利好”。这也意味着,关于中药大品种方面,国家层面抱有积极鼓励态度。

实际上,早在《中医药法》落地前,去年国家层面就陆续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相关政策。其中在《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到,在“十三五”期间内力争形成产值突破10亿元的中药健康产品群3~5个,国际知名品牌1~2个。

根据中国健康产业智能情报系统新康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销售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中成药品种共达24个,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及糖尿病等领域,而未来上述三大慢病激增的基础上。对此,业内人士预测相关有针对性的中成药将获得较大利好,其中包括复方丹参、阿胶、丹红及消渴丸等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单个公司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群中的领头羊。

变化3

诊所将成医生新执业点

除了对生产企业影响外,《中医药法》落地后,服务终端之一的中医诊所也是受到“利好”的行业。根据《中医药法》规定,未来中医诊所将会实行备案制,而6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则对备案制进行补充,其中规定,只要备案人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或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即可提前诊所备案。而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即发放统一格式的《中医诊所备案证》。

这也意味着,中医医生只要准备齐相关材料,即可获得“开业牌照”,相比以前申请周期大大缩短。而医生开诊所,需要解决的就仅剩“硬件”问题。

但有专家看来这其实也不是“门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邓聪表示,中医诊所主要从事问诊、执取和煎煮中药材、针灸、拔罐及推拿等服务,上述服务均属于无创性的治疗保健,而像中药制剂输注这种有创性治疗已经超出诊所的执业范围。“换言之,只要选好场地,并准备好相关的中医保健设备,中医生即可以 拎包开诊所 ”。

不过,即使放开备案制后,诊所数目未见得会激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医科医生向记者表示,大部分中医生都是依靠医院平台来吸引患者,离开平台创业未见得会比在医院盈利更多,但诊所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医生的多点执业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