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咳嗽,快试试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实用,非常有效!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小贴士:伏日吃饺子是传统习俗,此时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在小暑节气里,民间还素有吃三宝的传统。这三宝莫过于黄鳝、蜜汁藕和绿豆芽了。俗语道:“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节气的暑热往往纵容了很多慢性疾病的发展,而黄鳝性温味甘,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就是黄鳝。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之后,想要健康有舒适,可要好好注意下面的问题:
第一:养阳
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适宜服用黄芪、枸杞子、党参等温补的中药。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去湿热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睡眠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 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第五:饮食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第六:运动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 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建议每天坚持练太极。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伤寒论经方学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传统中医,分享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经方有关的医案、医话等文章。
微信直播课:中药学入门
谭旭 湖北谭氏中医第八代传人
执业中医师,临床经验20余年
老百姓都能懂的中药课
报名系列课程立减¥95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加入课堂
点『阅读原文』进入领取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