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课题组联合开展,7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细胞研究》上。
据该研究主要完成人之一刘光慧研究员介绍,再生医学领域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一是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即如何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可供移植治疗的人类干细胞,能够令其在人体内发挥更为持久的治疗效果;二是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因为有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物可能带来形成肿瘤的风险。刘光慧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仅改变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个碱基,“四两拨千斤”地破解这两个难题。因此被称为“超级”干细胞。
而这个“四两拨千斤”的关键改动是围绕着名为“NRF2”的转录因子展开。
转录因子,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可以协助遗传物质DNA向RNA转录的蛋白质。在刘光慧与合作者的工作中,他们以药物筛选的方式,试图找到与干细胞衰老有关的关键因子。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筛选出来能延缓人类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化合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能激活NRF2这个抗氧化的转录因子。
由此,刘光慧团队猜测,在基因层面增强NRF2的活性或许能够延缓人类干细胞的衰老。
于是,为了证明这一猜想,在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刘光慧团队使用第三代腺病毒载体HDAdV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置换了NRF2编码基因的一个碱基(A245G)。置换后,NRF2果然得以挣脱抑制蛋白的“控制”,大量进入细胞核,激活一系列抗氧化和细胞保护基因的表达,使得干细胞有了更长的“寿命”。
随后,刘光慧团队及其合作者测试了这种经过人工改造的干细胞在体内的移植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干细胞治疗中,胚胎干细胞因为会形成良性的畸胎瘤而无法被直接使用,由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而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更佳的治疗材料。
研究人员从液氮罐中取出干细胞
因此,刘光慧团队从上述改造过的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分化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并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实验中,小鼠腿部的大血管被结扎,出现缺血性损伤。于是,实验人员向小鼠腿部注入干细胞,帮助小鼠的伤腿再生出新的血管细胞,重新构建血管系统。结果显示,相比于没有经过基因编辑的干细胞,经过遗传增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更显著地恢复伤腿的血液循环,具有更好的再生治疗能力。
遗传增强人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缺血后肢中再生的血管结构。刘光慧供图
效果不错,但有没有安全隐患?这是研究人员无法绕过的科学问题。
紧接着,研究人员也对GES细胞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发现在移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后并不会形成肿瘤。更令人兴奋的是,GES细胞还表现出对癌基因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的强抵抗作用。这说明,利用GES细胞进行干细胞移植,能够降低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风险。
总而言之,通过仅仅置换NRF2编码基因的一个碱基,干细胞既获得了更强的再生修复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可谓“一石二鸟”。
有评论认为,该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了一种优质安全的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更重要的是还为针对不同组织类型及疾病特性设计不同遗传增强方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规模和标准化制备优质安全的人类细胞移植材料成为可能。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7月8日 作者:记者齐芳 原标题:《我科学家获得“超级”人类干细胞》 澎湃新闻网
欢迎联系我们!drugtime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