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绿树掩映下的太谷县人民医院披红挂彩、一片欢腾,政府投资两亿元的新住院大楼破土动工。作为太谷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总部”,自4月12日医疗集团揭牌以来,这个有着113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县级公立医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生变的不只是太谷县人民医院。从县到乡(镇)再到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在发生着蜕变。
这种蜕变,得益于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即由太谷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对“人、财、物”按需、统一分配,进行一体化发展。
把以往各自为阵的“一盘散沙”,凝铸为集团化经营、集群式发展的“一盘棋”。 作为山西省医改试点县,太谷县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提供了样本。
7月10日、11日,记者走进太谷县,对“新样本”如何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一探究竟。
由“分”到“合” 县乡村成了“一家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县级医院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在乡镇乃至村里,资源沉不下去、服务提不上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继以分级诊疗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联动与协作后,山西省于今年2月25日启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以期通过组建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和药品“六统一”管理,打通优质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切实将新医改“红利”转化为群众健康福祉。
作为试点县,太谷率先试水。经前期筹备,4月12日,太谷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揭牌,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9个乡镇卫生院为分院,一体化格局成形。自此,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关系,从推进分级诊疗时上下帮扶的“朋友情”,转换为责任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利益一体化的“一家亲”。
作为走在我市经济发展前列的太谷县,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就有5所,省、市驻县的医疗机构有2所。老百姓得了病都去县医院,甚至市医院、省医院,乡镇医院功能萎缩,有的甚至不如村里私人诊所的业务量。
“一体化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发展规划、人员聘用、财务运行、资源调配、绩效考核、药品采供的‘六统一’管理和分工协作、分级诊疗、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技术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职责明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级诊疗新秩序。”太谷县副县长王靖华介绍。
以此为目标,医疗集团成立后即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了摸底,并进行了人、财、物的补足和配齐。
“人”方面,针对编制率低的现状,招聘全额人员73人、补差15人。目前,该县政府常务会议已通过,招聘工作正在进行。
“财”方面,政府投资5亿元建设太谷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综合楼和卫生服务大楼。投资400万元完成两所分院建设,并配齐配足分院基础性医疗设备与急救医疗设备。
“物”方面,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采用“政府还本、集团还息”的方式解决基层分院基础设施问题。
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构建“1+3+9”医疗服务体系。“1”即投资建设1个信息化平台,实现集团内部信息与数据互通互认。“3”即建立检验、医学影像和消毒供应3个中心,借助信息服务平台,检查、检验结果可在集团内互通互认,还可及时传输至病人就诊的医院;对无菌物品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对一次性医疗废物和医用垃圾统一集中处置,有效切断医源性感染途径。“9”即建设以县人民医院集团总院为中轴、9个分院为站点的急救网络,实现医疗急救全县覆盖。
变“痛”为“通” 补足短板发展特色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乡镇医院来说,医疗技术、卫生服务水平有限就是影响它们健康的“痛点”。
为了“除病去痛”,太谷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着力提升乡镇分院的能力。
北洸分院是首批受益的分院,院长吴富安说:“应该有30个正式员工,现在只有16个。人员7月底到位后,编制率能达到95%。化验、体检,彩超等设备也到位了。”此外,该县人民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分院坐诊、进行巡回医疗,手把手培训,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体化发展,还为乡镇医院带来了很多方便。“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就一点,以前自己处理,烧毁或填埋,很不环保。现在两天往乡卫生院送一次,由县人民医院统一收集、统一进行专业处理。”
将手里的医疗垃圾放在北洸分院的医疗垃圾回收点,北洸村村医贾艾小告诉记者。
此外,药品由医疗集团组建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服务中心集中采购,负责药品议价、采购、配送和结算工作。
“省力省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浪费。比如,以前普遍存在急救药品使用过期问题,现在由集团药械中心向各分院派送,可按有效期限调换。再如,氧气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现在随时可以到集团购装。还有,检验试剂使用量小的问题,集团统一采购,我们按需使用。”吴富安举例说。
这样,乡镇分院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提升业务水平、发展特色专科。医疗集团在进行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分院实际发展相对优势的专业,给予人、财、物的扶持和政策的倾斜,让一部分专科先发展起来,比如北洸分院的精神病科、老年康复科、风湿骨科,范村分院、水秀分院的中医科、胡村的老年科等。
突出特色,打造各个层次医养结合的优势专业,这是乡镇分院的发展方向,也是群众实现就近就医的希望所在。
转“怨”为“喜” 群众尽享新医改“红利”
在北洸乡南咸阳村村卫生室,71岁的杨玉清听说乡里的医生到村里坐诊,一早就赶了过来。“有些头昏脑闷,让大夫给看看。”杨玉清说,前些年生了病去乡里治疗,骑自行车得半个小时。现在县里、乡里定期派专家来坐诊,在家门口就把病治了。
“自从和家庭医生签了约,有个病病痛痛打个电话村医就上门了。村医解决不了有‘乡医’,‘乡医’不行还有‘县医’。”村民杨美兰拿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上面除了有县、乡、村医生的签名,还有他们的手机号。
杨美兰所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太谷组建医疗集团后的重点工作。太谷县人民医院与9所乡镇卫生院、166名乡村医生、198名计生服务员组成12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除进行医疗行为外,还承担着对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和普及工作。
村医代俊芝介绍,签约后乡镇分院每个月派人进村指导公共卫生,进行体检、妇幼保健等工作,进行健康知识和医疗知识的宣传。
村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很满意,他们说:“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尤其是村医,对我们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清楚,向我们宣传保健知识,提醒有病的定期检查、正常服药,服务细致周到。”
按规划,将有更多人享受到这样贴心的服务。到2017年年底,太谷县家庭医生签约在普通人群覆盖率要达5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太谷县最远的村距离县城有100多里。因为分布散落,危重病人的急救时机常常被延误。现在,这一问题正得到改善。太谷县卫计局局长石燕萍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急救网络辐射延伸到各村村卫生室。各分院的急诊科建设也在进一步规范中,医疗集团还派出巡回医疗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石燕萍说:“120急救网站就绪后,在总院出动120的同时,患者可就近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从而赢得进一步救治的时机。”
如今,通过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太谷县正在向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无限趋近。我们相信,随着这一改革成果的推广,将有更多群众享受到这一新医改“红利”。
来源:晋中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