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谦逊而坚定是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孔泰接受新浪医药采访前带给人的第一印象,而采访中他直率、大方地互动,侃侃而谈地作答,更让人感受到作为一名创新型企业领导人的素养和能力。同时,不安于现状、勇于挑战的性格,也成就了他不断走向事业巅峰。
孔泰出生于医学世家,1993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事业单位,就职医药管理局的人力资源工作。但是不安于现状、喜欢尝试和探索的热情一直埋藏在他心中,直到1994年底接触到“医药销售”这份职业,让孔泰毅然放弃了眼前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选择从外企一名最基层的医药销售做起,挑战自我。勤奋与智慧让孔泰很快从一名医药销售晋升为大区经理,又先后担任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销售总监、市场总监等职务。
2012年,孔泰选择了离开他熟悉的制药行业,担任世界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事业部总经理。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总能激发出他自身更多的热情,孔泰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把一个优秀的公司带到一个高度,更能成就自己的理想。”
而2012年底与泰德制药董事长郑翔玲女士的相遇再次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轨迹。孔泰承认,这次交谈彻底激发了他心底创业的激情。“郑翔玲女士是特别有领袖魅力、有理想、有感召力的人。和她交流仅40分钟,我就决定了来泰德。”而在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都工作过的经验,也为他挂帅泰德制药总裁、担负起公司转型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泰刚上任就迈开了一系列改革的步伐——组织架构大调整、业务流程再造、战略业务重塑、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重新制订、树立企业文化等。当时中国药品市场以两位数快速增长,在华外资药企已达三百多家,外资药品制造商近四百家,国内制药企业多达几千家,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泰德制药是一家典型的内资型企业,我当时最想做的就是用国际化的标准引领公司变革。”孔泰说。因此泰德制药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国际化合规的模式进行学术化推广。
“最初我们的团队以销售为导向,但医药营销的本质并非以产品为中心,而应以患者治疗为中心。即内部专业人员在治疗理念上接受学术化的培训,与医生进行对等的学术沟通,通过产品的学术推广,改变和改进医生的治疗观念,而非单纯商业推广,使医生能更合理地选择使用药物,更好地解决患者病痛。”
2014年,泰德制药正式创建独立于销售和市场等商业团队之外的医学事务部。这在国内制药行业中开创了学术驱动的先河,就内资制药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来说,这是一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的创新。
“公司最初面临从销售驱动型向学术驱动型转变的难度很大。在短期内完成是有挑战的,但长远来看,一定是支持企业长期发展必备的条件。”孔泰说,“三、四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泰德制药的学术推广转型很成功,面对无论是目前的政策变化、创新要求以及合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未雨绸缪。”
孔泰在进入泰德制药之前,有11年跨国制药企业的工作经验。他深知国外跨国药企的优势与成功之处,同时也为缩小中国药企与国际的差距、加快国内外企业发展接轨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面对跨国企业在研发上一直以来的大投入,以及多年的研发实力积累。孔泰表示,“中国制药企业这几十年才发展起来,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的进步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但强劲的竞争者从不会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因此中国要改善仿制药大国的面貌,赢得全球新的机会,匹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的实力,科研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在孔泰眼中,中国的药物创新仍存在几大方面需要努力改进之处。
第一,基础研究及科研转化能力弱。药物创新与药学及医学基础研究是分不开的,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都相对欠缺。国家原有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科研基金、包括对个人的奖励等措施支持创新,但得到的却是,通过资金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而结果和实际产品对接不上的结果。目前国内外期刊上有大量我国科研单位的论文、专利发表,但是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能力却非常匮乏,这是国内的现状,也是必须弥补的一点。
第二,临床研究投入少。在药物创新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临床研究,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重视。而在临床创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我国也有明显的实力不够且医院投入不足的问题,亟待强化。
第三,创新药上市时间过长。在国外,创新药研发因为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而深受重视。但在国内,产品研发却面临着高投入、高风险,却不一定是高产出的局面。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近几年我国政府已做出了非常积极的改变。CFDA为加快药品审评上市重新定义了新药和仿制药类型,建立快速审评通道,集中审评清理积压,以及增加审评人员和第三方服务。
第四,新药进入医保有难度。在准入方面,国外新上市的创新药物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非常高的销售额,无论是医保还是进入医院,包括保险,都会给予很大的支持和便利。但是我们国家这方面还没有做到很好的匹配。很可能一个新产品上市后要很多年销量才有很大的进展,这也是阻碍我们创新很重要的要素。
泰德是tide的音译,是潮流的意思。对于泰德制药来说,能够紧跟行业潮流的核心关键就是创新。
孔泰认为,创新会成为制药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近几年国家医药改革加速、市场兼并重组加快,很多企业觉得生存压力大,但也有企业觉得其实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而产生这一区别的原因来自于企业发展模式和对未来定义的不同,根源是对于创新理解之别。
泰德制药在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问题,因此很早就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机构)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等都建立了很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内,泰德制药通过与中日友好医院在呼吸病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及其团队合作,共同搭建高端呼吸病研究中心。此外,泰德制药还依托多个自有和合作的创新研发平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的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平台泰德制药将把一些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实现创新产品在中国真正的产业化对接,“实际上,国家目前很多的政策都在鼓励创新,但如果企业没有创新意愿的话,未来发展阻力将变得越来越大,进而让有创新企业赶超。”孔泰说。
泰德制药是以靶向药物研发和生产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是亚洲靶向制药最大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体是国外引进的脂微球技术,在此基础上泰德制药又进行了二次创新,扩展到了脂质体技术领域。泰德制药下一个重磅产品就涉及到治疗深度真菌感染的靶向药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预期前景广阔。在靶向药物创新难度高、投入大、时间长、产出相对少的现实情况下,剂型创新被业内认为是制药领域里非常尖端、潮流的创新形式。
而对于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潮流大健康领域,泰德制药也早已布局了特殊食品领域。“泰德制药的股东正大制药集团以食品见长,因此我们和很多特殊医疗食品的国际化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平台。”孔泰说,“公司能有敏锐的眼光在优势领域提前布局,在尖端技术上大力投入,不仅得益于我们的董事长郑翔玲女士是一位非常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导,也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具有改革创新思维的团队,还得益于我们有正大集团作为依托和来自于中日医院强大的学术支持。”。
未来泰德制药在发展过程中会从三个角度着眼,第一,把现有的镇痛、微循环和呼吸领域做强做大;其次布局医疗器械领域;第三,进军大健康领域。一体两翼发展,但依托的都是创新。
- End -
撰文丨Kerr
排版丨Holly
封面设计丨蒙芊如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