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对中医常见“误解”:看中医就是喝汤药!

中医古老之术,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只为学习,只为传承。

      

编者按

“治未病”是指中医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或者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在亚健康状态时不需药物治疗,但需要养生保健措施来调理,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目前大多数人理解的看中医局限于医生开药,而“治未病”却包含中医健康评估、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干预三大内容,构成了疾病防控的完整体系。所以今天就来纠正对于中医的一个误解,告诉大家看中医不只是喝汤药!


人们到医院找中医看病,都是开方、抓药,拎着一包包中药回家熬制是天经地义的事。看了中医没开药,等于挂号费白花了。其实喝汤药只是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一种。



众人眼中的中医


现在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毕业之后能从事本专业的越来越少了;开大方的中医是越来越多,真正能使用寥寥几味经方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诊断上借助现代仪器的中医越来越多,能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诊断的医生越来越少了;……


中医怎么了,中医自己也病了吗?在这里我们不探讨中医自身发展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看看当下普通民众是怎么看待中医的?


1看中医就是喝汤药?


人们到医院找中医看病,都是开方、抓药,拎着一包包中药回家熬制是天经地义的事。看了中医没开药,等于挂号费白花了。其实喝汤药只是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一种,真正高明的医生治病时会根据病邪所在的层面,病势的进退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上述论述既说明了病邪侵入人体的路径,病势的发展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脏,又指出了医生应在疾病的早期予以干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病到了脏腑阶段,才想起治疗,再出手,治愈率也只能达到50%。



大家一定记得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候而退走。


桓候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痛,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候遂死。


2六大技法综合应用有讲究


与病邪在体内传变的层次相对应的传统中医治疗有六大技法:砭(刮痧)、针、灸、药、按跷、导引。


病在皮毛时期刮痧就行。比如说感冒初起,病在表层这时选择膀胱经刮痧将邪气排出体外就可以了。


比如小儿打喷嚏、流鼻涕,风寒感冒初起,家长如果不选择马上送医院,先别着急吃药!头项结合部,正中线两侧凹陷中有要穴“风池穴”,是邪气进入体内的直接通道。


家长可以用嘴吮吸那两个穴位,再从上至下吮吸督脉(正中线)和督脉两侧的膀胱经(从头至肩),如果有痧出来,感冒初起的症状即会消失。这种方法学名叫“吮痧”,孩子还以为家长和他嬉戏玩耍,在没有任何痛苦时寒邪已被赶走了,何苦给孩子吃药片、打点滴呢?


有最简单有效又没有副作用的方法不用,却用药物进入体内,入血再到皮毛,真是舍近求远,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且不说抗生素是寒凉的,就是那凉凉的盐水进入孩子体内也要消耗不少能量啊,所以我们看满大街的“小胖墩儿”、“豆芽菜”,大都脾胃虚寒。



再比如手足冰冷、阳气欲绝的昏厥病人,马上灸“神阙穴”(肚脐)就可以回阳救逆,而不必非要等将附子、干姜、甘草的四逆汤熬制好,再给病人灌下去。


临床上肾气虚的病人如果参杂脾虚的症状,这类人群用汤药效果就不明显,这是因为脾虚,对药物的吸收不好,所以药效不会显现出来,此时若在腰部的肾俞穴拔罐,直接补益肾气会有出奇的效果。


(注:肾俞穴的位置在肚脐对面的脊柱向两侧旁开2指宽处,左右各一。每次可拔罐10分钟,拔两天歇一天,15天为一个周期,女性在经期时不可拔罐),而且巧妙的绕过了虚弱的脾胃。


有些手脚冰凉的女性,体内寒气重,经络堵塞的厉害,如果不先疏通经络,单纯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并不太好。


中医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强调“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合适就好!中医的六大疗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治疗层次: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问题多用针、灸,病邪在表的多用刮痧……


生活中,人们生病看医生时多数病已成形,病邪属在脏在腑的范畴,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方能手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这里面需要高度的智慧,所以只会开汤药的大夫未必是好中医。


一个好的中医师应该精通上述六法,但由于“刮痧”、“按摩”的治疗方法耗费体力、时间又长、不容易赚钱,像工匠一样,形象也不好。


而开方、抓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同时又展现了医生的学识、权威的形象,所以经历代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的主流,而刮痧、按摩则沦落为民俗疗法,殊不知:平凡之处见真知。


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看完今天的文章,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把对中医“必喝汤药”的误解消除!


来源:路新宇的博客、摘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肠胃调理百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中医的方法,让肠安胃和,促进饮食消化,一起来学习吧。


微信课堂:零基础学中药

【教您快速掌握中药用法】



谭旭 

湖北谭氏中医第八代传人

执业中医师,临床经验20余年

参加系列课立减¥95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加入课堂

点『阅读原文进入报名学习页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