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郑医•喜讯 |一年援疆路,一生边疆情——我院援疆医生张大明荣获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点击上方“郑州人民医院” 可以订阅哦!



近日,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喀什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了对口援疆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部署了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授予齐英等112名同志“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追授王华等3名同志“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在会议上进行了表彰。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三病区主任医师张大明名列其中,全国19个省(市)援疆先进个人112人,其中河南省共有6人获得该荣誉,卫生系统有2人,郑州市卫生系统仅张大明1人。


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地区各单位,讲政治、顾大局,坚持标准、好中选优,先后共组织9批,1万多名干部人才进疆工作。而张大明就是2010年至2012年期间,第7批援疆干部的一员。


舍小家为大家,带着母亲去援疆


2010年12月10日,张大明告别家人、背起行囊,与河南省第七批127名援疆干部人才一起跋涉数千公里,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哈密地区和兵团农十三师,开展援疆工作。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张大明是在父亲患肠癌、母亲体弱、女儿高考的情况下,毅然选择来到哈密工作的。



张大明兄妹三人,一个在国外定居,一个在广东,只有自己伴在年事已高的父母身边。当张大明被确定为为援疆人员时,他年过八旬的父亲一年前查出患了肠癌,母亲身体也不好,有高血压,神经衰弱,女儿上高三即将面临着高考。家人都劝他跟领导说说,能不能换别人去。他对家人说,“全医院几百号医生,推荐我去就是认可我,能够代表医院形象,代表河南形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这样信任,就是再有困难,这个时候我也不能推脱。”就这样,张大明告别了正在住院接受化疗的父亲,带着对母亲和女儿的牵挂踏上了援疆征程。


尽管援疆工作繁忙,但是张大明心里惦记着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几乎天天给家里打电话,问问父亲的病情和女儿的学习情况。2011年8月1日早晨,身在哈密的张大明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去世了。张大明心里咯噔一下,犹如晴天霹雳,作为长子,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张大明心里只有愧疚和自责。回到河南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没呆上一个星期的张大明又要急着返哈,哈密市人民医院同去慰问的领导告诉张大明医院同意多批几天假,让他好好陪陪家人,张大明心里却想着病房里几位没出院的患者。


知子莫若母,老母亲看出了儿子记挂着工作,虽然心里舍不得,但嘴上催着儿子赶紧回去工作。张大明看到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老母亲压抑着悲伤,不忍心让她孤身一人在家,但是又不能影响援疆工作,于是决定要带着母亲一起去哈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母亲有高血压,张大明让母亲将测得的血压记在一个小的笔记本上,他随时翻看,留意母亲的血压变化。“别人还羡慕我呢,回家后还可以跟老母亲说说话,聊聊天。”张大明说。




入乡随俗,不求安逸为奉献


从小在中原长大的张大明对新疆是陌生的,仅仅知道哈密是产香甜可口哈密瓜的地方。为了尽快熟悉环境,融入当地工作和生活,张大明在火车上就开始学习新疆、哈密的人文、历史、民族宗教等知识,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学习党在新疆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对口支援新疆的相关会议精神。



张大明支援的哈密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床位不足二百张的小型综合医院,院方根据张大明的专业特长把他安排到普外科担任副主任。初来乍到,顾不上休息和适应新疆干燥的气候,张大明就穿上白大褂开始坐诊、查房。迎来的第一个患者是位维吾尔族大娘,大娘指着胃,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用维吾尔语在说病情,张大明根本听不懂维语,第一例问诊是在维吾尔族同事的“翻译”下完成的。“语言不通,听不懂患者的病情,这不耽误事吗?”张大明心里这样想,已经暗暗下决心要学会维语了。自此在工作间隙、上下班坐公交车的功夫、晚饭后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维语和少数民族习俗,援疆结束时,他已经能操一口“河南味的维语”和维吾尔族群众交流了。


一次看电视新闻,看到哈密市五堡镇卫生医疗条件差,农民看病难。张大明记在了心上,下来之后了解到哈密市几个贫困山区乡的卫生医疗条件都不高,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就得到城里医院就诊,麻烦不说,来回路费是不小开支。在张大明的建议下,哈密地、市医院组织了数十次的下乡义诊,张大明每次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本来安排在乡镇卫生院坐诊,但张大明考虑到有很多孤寡残障患者行动不便,就带着药箱走家入户上门问诊,解决了疾困群众的燃眉之急。




授之以渔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


哈密市人民医院有前期广东省援助的腹腔镜设备,受技术所限从未开展过相应手术,阑尾炎、肾囊肿等常见病还停留在开腹做手术的水平。开腹做手术,手术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患者创口大,术后恢复需要半个月。



 “手术时间越短,患者的身体恢复越快!”首例用腹腔镜微创做胃穿孔手术,哈密市人民医院全体外科医生从14英寸液晶显示屏内,看到手术刀在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关夺隘!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手术结束。那曾经被病魔肆意吞噬的肌体,已经跨过了回春之门。从手术室中推出来的患者腹部仅贴了3个创可贴,次日就可以下床出院。一时间,哈密市人民医院全体外科医生振奋了,他们竞相向张大明学习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


张大明在哈密市人民医院期间,先后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50余例,急诊手术30多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及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开窗术等,填补了哈密市医院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


受医院委托,张大明定期在医院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倾囊相授,交流探讨专业技术。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和手术的机会张大明还经常向年轻医护人员传授技术和经验体会,利用手术模拟器械和手术演示,手把手的耐心施教,培养了一批普外科医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事迹感人,媒体竞相报道


张大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援疆干部的高尚情操,用对哈密人民的真情大爱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风采。援疆工作结束时,受援单位哈密市人民医院给张大明的工作鉴定上写着“心系边疆,敬职敬责,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张大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放在哪里都毫无怨言,都默默无闻,都踏踏实实。身在瓜乡一年,张大明对父亲、对女儿心怀愧疚,但对援疆的事业并没有后悔过,他把这当作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由于张大明的援疆工作突出表现,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爱哈密网等众多媒体在头版对张大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2012年5月15日晚,在纪念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春天绽放”大型主题晚会上,作为19个援疆省市4位优秀援疆干部代表之一,河南援疆医生张大明带母援疆的感人事迹被隆重推介。


此次张大明荣获“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也是为了鼓励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到原岗位 保持交流共同进步


一年援疆路,一生边疆情。这是张大明对自己援疆工作的总结,也体现着他对新疆同胞深厚的感情。


“大明,患者腹腔镜肾囊肿手术复查,彩超发现右肾有积液,怎样处理效果好?”


援疆结束后张大明经常会接到新疆的咨询电话,这一次是哈密市人民医院维吾尔族医生阿合·毛拉。


“别着急,肾内有积液,先用药排除积液,必要时再使用引流措施。”电话里张大明耐心的指导那边的医生。


“大明离开新疆快半年了,我们还经常发短信、通电话、嘘寒问暖。”阿合·毛拉动情地说,手术过程中遇到难题,他们还会像往常一样地向大明求教,过去是同事,现在是朋友。


援疆结束,但是交流和沟通没有结束,回到郑州人民医院继续工作的张大明,后来还有好几次被邀请回到哈密市人民医院开展手术,当地也医生来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学习,加强了技术交流,相互提高,相互学习。




张大明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内镜、腹腔镜微创外科的临床与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腹腔镜胆囊胆道手术、胃肠肝脾手术、腹外疝手术及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等,目前在郑州人民医院综合外科门诊坐诊,他用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小编在郑州人民医院综合外科见到张大明主任医师时,他正在为患者问诊,面对微笑,耐心细致。提起多年以前的援疆工作,张大明依然记忆犹新。虽然我们没有张大明主任医师那样的机会去援疆,但是我们要学习他面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工作上的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学习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哈密人民筑起一道健康屏障的民族大爱,学习他携母援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


此时此刻,为他点赞,致敬!




供稿:宣传部 薛蒙蒙 

编辑:余华

图片:薛蒙蒙

精彩推荐



郑医•好医生⑥ |“不花钱、少花钱看好病” 是他的口头禅


郑医•好医生⑤ | 仝现州:挑大梁勇担当,成就郑医大外科“孵化”传奇


郑医•好医生④ | 张俊杰:干医生这行,要有颗纯粹的心!


郑医•好医生 |单国用:20年如一日 ,为肿瘤患者燃起生的希望!


如何关注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