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苍术一味,诸症皆消

☀中医古老之术,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只为学习,只为传承。

    

导读

苍术一味而诸症皆消源于宋代许叔微,许叔微素嗜饮酒,伤了脾胃,脾虚则水湿不化,而苍术性温,味苦,能醒脾化湿,许叔微用苍术粉调成丸药,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本文详解苍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干货满满。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临床主治湿困脾胃引起的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等症。



苍术袪湿传奇


苍术的传奇


从前有个许学士,这是人们对宋代医道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


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


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已解救自己。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1斤,大枣15枚,生麻油半两调合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


苍术的功效


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漉漉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


脾属土,土爱暖而喜芳香。苍术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证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湿,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而收神功。还要认识的是,许氏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湿邪性粘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增加药力在体内的积蓄,最终攻克湿邪。



苍术治怪病

 

治疗风湿病


苍术的功效最主要是健脾利湿,还可祛风散寒。中医在治疗风湿等疾病时,最常用的就是苍术。风湿在古代叫痹症,认为是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但是,因南方气温较高,湿邪容易和热邪结合在一起,所以,风湿也有寒热之分,但不管是哪种类型,我们都可以用苍术来治疗。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方子,苍术30克、桂枝10克、透骨草30克,把这三味药一起熬,熬出来的水泡泡疼痛的地方,或者用毛巾蘸了药汁敷在疼痛的地方也可以,对缓解风湿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中医叫消渴,包括水湿型、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水湿型患者舌质一般是偏白色的,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白苔;而阴虚型的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舌质红、脉细数,口渴、口干;而脾肾阳虚型的则表现为面色白,畏寒肢冷,腹胀等。


对于水湿型和脾肾阳虚型的患者特别适合用苍术,这里也向大家介绍一个专门治疗消渴的方子——苍玄芝蚕,即苍术30克、玄参15克、黑芝麻30克,再配上点蚕茧,水煎服。苍术的药性很烈,而具有滋阴作用的玄参可以中和苍术的燥性,蚕茧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治消渴的,黑芝麻补肾,这四味药配在一起,对治疗消渴病颇有疗效。


一味苍术饮,盛夏健康有保证


天炎热,心胸烦躁,人们喜欢贪凉饮冷,饮冷过多,寒湿困脾,就会感到四肢犯困,食欲减退,大便稀溏,有时甚至腹部隐隐作痛。常规经验告诉我们,身体伤了湿、伤了寒!但是这么热的天气,我们不可能不饮冷,也不可能吹空调,那么如何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保证呢?


前一段时间,本人回老家一趟,由于天气炎热,路上饮用冷饮,出现小便短少,腹痛腹泻,泄泻浠水,日行十余次,伴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当时服用理中丸,疗效不显。第二天反复推敲,遂采用生苍术10克泡服,下咽之后立即感到胃肠舒展,小便通畅,当天腹泻治愈,体力也得以恢复。


一味苍术饮,疗效真如神。随后一段时间,凡脾虚湿盛,四肢犯困的患者,建议用生苍术泡水当茶饮,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真可谓:“一味苍术饮,盛夏健康有保证!”



运脾胜湿论苍术


元代朱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胃经,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确是高见。金代刘守真谓:“苍术一味,学者最宜注意。”亦言其效验之广,余临床擅用此品,总结其用有四。


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旺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苍术燥湿而不伤阴,湿去脾自健,脾健湿自化。故治慢性病,以“脾统四脏”为宗旨,习以苍术为君,振奋生化之源,起废振颓。如合升麻治内脏下垂、低血钾、肺气肿,冠心病皆应手而效,治老年人之脾胃病,独擅胜场。


先贤有谓,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盖脾运一健,则气血生化不源,故先人补血用熟地常伴砂仁,宗其义,常于滋腻之大补气血方中加苍术一味,既能监制补益药物之滋腻,又能促进药物之吸收。如常用之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皆辅以本品,服药后无中满之弊。如曾治一“再障”患者,前医投大补阴阳之品,血象不见好转,乃加苍术一味,豁然开朗。另用于寒凉药中,可防伤胃,均属得意之笔。


痰瘀俱为粘腻之阴邪,故欲化痰瘀,须赖阳气之运化。苍术运脾祛痰饮皆其所长。化瘀固须行气,然根据痰瘀同源以及脾统四脏之观点,在瘀浊久凝时亦常加苍术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另如用苍术入泽泻汤治耳源性眩晕,与苓桂术甘汤防治哮喘,单味煎服治悬饮、消渴、夜盲,皆验。


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忆1962年秋,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肝”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苍术之施用,应善于配伍,对寒湿重者常与附子、肉桂同用;湿热交困与甘露消毒丹,黄连并投;伤及胃阴与石斛、玄参、麦冬配伍;湿热流注经络则与石膏、桂枝齐施;肝阳挟湿,目糊便燥常与黑芝麻入煎;气虚者益以黄芪、升麻等等,习为常度。


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创越鞠丸,用苍术、川芎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示后人治郁大法。余认为百病皆生于郁,《内经》虽有“五郁”之说,但总以木郁气滞为多见,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使人的神志活动、水谷运化、气血输布、三焦气化、水液代谢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疾丛生,魏玉璜谓“肝为万病之贼”,确具至理。苍术气味芳香,不仅善长燥湿,更能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于多种难治病,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



病例1


李××,男,71岁,中风3次后,出现神识呆滞,终日不言不语,面色苍白,皮肤干皱,小便淋漓不畅,舌胖紫苔白腻,脉弦数,脑电图示局灶性慢波,脑血流图示两侧脑血管弹性减退,CT检查示轻度脑萎缩。气虚血滞,积瘀阻于清阳之巅,治宜益气活血。


药用:黄芪15g 川芎9g 生蒲黄(包)15g 白术9g 赤芍9g 川牛膝9g 川断9g 杜仲9g 海藻9g 通天草9g 菖蒲6g 水蛭3g。服药半月,神识呆滞好转,生活基本自理,续服上方半年,病情缓解。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同居中州,是升降气机的枢纽,脾气升浮而胃气和降,则行生化之令,如脾胃失和,则清气不得宣升生发,浊气失于和降而停滞,呕恶、腹胀、泄泻蜂起。先贤李东垣创脾胃学派,发明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诸方,倡“升清降浊”之说,余对此颇为推崇并有发挥,临床习用升麻、苍术相配,调理脾胃气机,《本草经》谓升麻“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恶腹痛”,取其轻清,以升脾气,辅以苍术味苦燥湿,以降胃气,一升一降,升清泄浊,治疗泛恶等症,颇多效验,若湿热中阻者,则佐以左金丸、温胆汤;寒湿内盛者,则合以玉枢丹、旋覆代赭汤。


病例2


赵×,男,68岁,患胃脘胀痛多年,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近2月来腹胀日甚,泛恶频频,曾先后服“吗丁啉”、“胃复安”未见好转。刻下患者脘腹饱胀,泛泛欲呕,便溏不实,脉细,舌细苔薄白腻,当从脾气不升,胃气失和立法。


药用:炒升麻4.5g 苍术白术(各)9g 姜半夏9g 枳实9g 旋覆花9g 代赭石(先煎)30g 陈皮6g 荜澄茄2.4g。服药1剂,泛恶顿失,连服7剂,诸证悉安。


苍术与白术是颜德馨先生很喜欢用的两味药,苍术含有挥发的VA,VD能减少寒药的腹痛,腹泻的副作用,能减少黄芪,熟地,当归等补腻的作用,开中焦胜过白术,另外也能增加补药的生物吸收作用。


重庆是湿邪较重的地区,加上重庆人饮食上味厚,痰湿易生,所以我个人是比较推崇颜德馨先生对二术的运用的。苍术侧重祛湿燥湿,白术侧重健脾温脾的。二者对脾阳的作用程度和侧重不同,所以要会灵活运用。




【每日一药】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每日下午5点左右留言处公布答案哦~

欢迎大家多多参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肠胃调理百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中医的方法,让肠安胃和,促进饮食消化,一起来学习吧。


微信课堂:零基础学中药

【教您快速掌握中药用法】



谭旭 

湖北谭氏中医第八代传人

执业中医师,临床经验20余年

参加系列课立减¥95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加入课堂

点『阅读原文进入报名学习页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