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大暑过后湿气重, 解暑勿忘祛湿

中医总爱说病人“湿气重”?

    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湿是从何而来的。

    湿本身是一种正常气候变化的构成因素,适当的湿气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时,才成为湿邪。

    湿邪又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五脏六腑均可为湿邪所病,其中又当属脾胃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

    大暑过后,天气更加闷热,“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有暑挟湿,且有湿又常惹暑,暑湿相连。中医学认为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其气候特点是多湿,明·汪绮石《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因此夏季解暑的时候不能忘记祛湿,要双管齐下。

长夏——暑多挟湿,湿热夹击

    这个季节空气中湿度最大,人们易感受湿邪者。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长夏多暑多湿,人们常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萎靡、胃口不好、乏力等症状。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长夏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

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所以夏季祛湿热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之道。

暑湿的典型症状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困重,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血不养筋的问题。

如果你在夏季有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的情况,就说明湿气已经在体内慢慢的积累,都需要除湿去热,以防暑湿缠身。

1

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

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

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解暑祛湿、清暑益气——中医调治

中医调治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治疗时令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李东垣《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清暑除湿,健脾益气。



此方适用于暑热挟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

 

方用青陈皮、苍白术、泽泻分消湿热,祛湿健脾;黄芪、人参、麦冬益气生津;黄柏苦寒泻火,清热解暑;升麻一味,升发阳气,以固根本。

 

兰茂铁皮石斛极细粉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能够用于长夏多暑多湿,出现胸闷、心悸、精神萎靡、胃口不好、乏力等症状。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