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7年6月29日)
编者按:6月29日,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获表彰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刘延东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从四个方面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从七个方面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为使中医药行业更好地学习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和责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本报刊发讲话全文。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在中医药法施行前夕,很高兴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评选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代表见面座谈。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杰出代表和宝贵资源,是中华医学文化的传承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多年来,专家们奋战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心怀大爱、视患如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彰显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风范。在座的不少专家耄耋之年仍坚守岗位,或临证施治,或著书立说,或栽培新人,为树立行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第一届、第二届国医大师表示崇高敬意!向获得第三届国医大师和获得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的专家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座谈的中医界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中医药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
刚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汇报了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和工作考虑,5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宏观思考,也有具体措施,“脉”把得准,“方子”开得也很好,听后很受启发。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落实到今后工作中。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从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出发,把中医药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专门致贺信。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作出部署。总书记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服务于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中医药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为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中医药法草案和中医药重要政策,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中医药系统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中医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颁布的中医药法,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我担任召集人,中医药工作各相关单位参加,统筹做好中医药工作。二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已建立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网络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领域荣获国家科技奖励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诊疗规范或中药新药。三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2016年,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48人,9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3%的乡镇卫生院、83.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类诊疗总量达到9.6亿。四是中医药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转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潜力持续释放,与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带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也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五是中医药海外影响日趋扩大。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针灸铜人,指出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支持建立了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动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首次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向世界系统介绍中医药。近3年,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连续举办卫生部长论坛,中医药都是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中医药认识了中国,中医药已成为增进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总的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段时期,是发展势头好、服务水平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的一段时期,中医药作为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种资源”的定位深入人心,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凝聚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向各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全国中医药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中医药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更加重大的责任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设健康中国,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集防病治病和养生调摄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点,对维护中华民族健康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中医突出“治未病”。《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讲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这与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大健康”理念高度契合。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挥好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顺应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由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的时代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迫切需要充分彰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强调“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哲学思维,强调“以人为本,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价值追求,强调“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工匠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独特标识。深入挖掘、研究、阐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充分释放中医药产业潜力和活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产业涉及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中药种植、中药研发、健康食品、器械产品等诸多领域,产业链长、融合度高、新业态多、拉动作用强。2016年,我国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60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的近三分之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全链条、多环节开发运用中医药资源,提升中医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对绿色发展的带动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生物、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为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青蒿素是我国原创并为国际公认的创新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除治疗疟疾外,在治疗红斑狼疮、糖尿病、肿瘤等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我国有5种中药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Ⅲ期临床研究,一批中药材品种已纳入美国药典和欧盟药典。把握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趋势,抢抓机遇、赢得主动,迫切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位置,利用中医药原创优势,加强创新突破,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综合各方反映和刚才5位专家的意见,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供需结构看,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中医临床西化、中医药优势弱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从传承创新看,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总体有待提高,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材资源保护亟须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仍面临集中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同时,中医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走出去”,还需针对不同人种的体质和需求,运用现代技术和产业模式深入发掘中医机理,科学阐明作用机制,开发适宜的产品和服务。三是从治理能力看,有专家反映,一些领域还存在“以西律中”的情况,依照西医西药的模式管理中医中药,难以适应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中医药监管也亟待加强。社会上不时冒出一些所谓的“神医”,假借普及健康知识的名义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等,唯利是图,损害群众利益,危害群众健康。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医药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为契机,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体制机制。中医药法将于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点,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实施好这部法律,重点要加快推进“四个建立健全”。一要建立健全法规规章。中医药法落地,涉及传统知识保护、中医诊所备案、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注册、经典名方目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师承教育制度等诸多工作,要抓紧制定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要处理好与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关系,做好配套衔接。二要建立健全政策举措。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会同各相关方面深入梳理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准症结,抓紧拿出切实管用的对策。三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四要建立健全评价和标准体系。要遵循中医药规律,决不能简单套用西医西药和其他学科的标准来评价中医中药,不能拿“小提琴”的标准来做“二胡”。要重点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成果、健康医疗服务、中药质量等,推进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
第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在治未病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提升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未病能力,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构建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建立完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加强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案,提升重大疾病的临床疗效。在疾病康复方面要发挥核心作用。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研发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器具,提升中医康复能力和水平。
第三,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水平。首先,要保障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每个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要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补齐基层短板,筑牢服务网底,促进中医药服务覆盖城乡,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和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优扶强一批重点中医机构,打造一批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落实中医药政府投入政策,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放大医改惠民效果,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其次,要满足好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深化中医药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要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引导和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里需要强调,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谋划好、实施好,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防病治病能力,增进各族群众健康福祉。
第四,以支撑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一方面,要把中医药这个国粹传承好。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加强对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守护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要让“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快健全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用创新为中医药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要围绕人类健康需求,凝练一批中医药重大项目,形成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力争产生类似青蒿素等代表国家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这里要强调提升中药质量的问题。要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推进规范化种植养殖,决不能让道地药材“不地道”。要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构建中成药大品种和常用中药饮片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要尽快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要注重发挥中药材种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让山里、田间的“土疙瘩”变成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既绿了家园,也鼓了老乡的腰包。
第五,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入指导思想,明确要求加强对传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要大力弘扬中医药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包含着我国古老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在认识生命、治疗疾病、维护健康上的具体运用,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扬弃继承,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华挖掘出来,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使之更好地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要把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讲好中医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大力提升国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使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在生活、用在临床上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鲜活起来、推广开来,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树立正确健康观。这里要强调健康教育的问题。要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术水平高、有影响力的专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努力打造一批医疗养生品牌栏目,占领宣传主阵地,发出权威声音,传播科学知识。各有关方面要严格对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的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对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人打着健康幌子搞非法敛财活动。
第六,以服务对外开放大局为重要使命,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强化法律协调、政策对接和工作协同,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要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机制与平台。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第七,以人才为根本,培育打造一支高水平中医药队伍。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最根本靠的是人才。要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要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老中医药专家的重要作用。精心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加快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特别要结合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中医药人员职业荣誉感,让广大中医药人员工作更有尊严、生活更加体面。中医药历来强调救死扶伤、道济天下的医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修医德、重品行、行仁术,让民族瑰宝更好造福人民群众、造福人类健康。在大家心目中,老中医是健康长寿的形象代表,是活学活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典范。希望各位专家保重身体,继续启古纳今、钻研学术,继续奖掖后学、传承技艺,使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各有关方面要继续关心、支持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的工作,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振兴发展中医药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天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网络红页
http://site.conac.cn/www/284062804/60593441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