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秘的疾病,一些叱咤风云的名人也没逃过帕金森病的魔掌。患上这种病,一个原本好端端的人身体和四肢会不停地震颤,面部表情会变得僵硬、呆板,甚至全身僵硬不能动弹……。
帕金森病是一种生存期可以长达几十年的慢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无法根治,而且不能改善所有症状。
因此了解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是早期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帕金森病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DBS手术治疗,这种手术简单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很少出现副作用。
面对未知的手术,你可能会多多少少有些担心,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DBS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神经核团或其他神经组织并进行高频电刺激, 从而治疗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一种技术。
DBS手术属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术中创面小、出血量低、术后康复快,而脑起搏器是一套精密的微电子器械,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延长导线组成,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该手术的安全性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另外,由于其具有治疗的有效率高和可逆、可调控、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全球已超过10万人接受了DBS手术进行治疗。
景昱无线远程脑起搏器的左右侧异频刺激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实现左右脑异频刺激的脑起搏器。左右侧异频在临床中程控的两大方面有很好的运用:
1、在常规程控中,在确认刺激点后一般首先调整幅值,再调整频率,最后调整脉宽。所以在调整过程中,左右侧的幅值、频率、脉宽的最佳参数一般都会不同。但由于很多脑起搏器并不能达到两侧的频率不同,所以在程控过程中,往往固定频率。这样会减少患者的治疗选择,使得最后的效果大打折扣。
2、他可以兼顾帕金森病患者两侧的症状,如患者以左侧肢体起病,左侧肢体以震颤僵直为主,但带有中线症状。则我们在患者程控时可以选择左右侧异频的方法,左侧设置为高频刺激,右侧设置为低频刺激。这能同时兼顾到患者的肢体症状和中线症状,对患者能达到相当好的改善效果。
手术过程
要求患者坐在轮椅上或上半身抬高躺在手术床上,在局麻下安装头架(图2)。
进行头部CT和MRI扫描,并通过CT和MRI的影像融合,确认立体定向头架标志和解剖靶点定位(图3)。
图2:立体定向头架示意图
图3:通过CT和MRI扫描确认头架标志和解剖靶点定位
通过CT或MRI影像,利用相关软件确认立体定向头架标志,并确认脑内标志点,从而进行解剖靶点定位。靶点定位完成后,在软件中模拟设计针道并模拟进针(图4)。术前进行完整且仔细的手术计划是为了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破坏血管或不必要的脑组织。
图4:手术计划模拟
手术正式开始前,使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多次核对数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首先,根据模拟的手术计划,在头皮标记进针点(图5),在此部位钻一个直径约14mm的圆孔,并安装电极。
图5:头皮表面标记进针点
通过进针点,首先安装脑内电极,为确认电极工作有效性,在术中会使用微电极记录系统和测试刺激器进行相应的电生理测试,通过电信号的采集以观察电极工作情况(图6)。
图6:术中电生理测试及微电极记录系统
除电生理等客观指标的测试之外,由于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故可对患者进行症状控制的测试,以直观地评估电极工作情况(图7)。一般会嘱患者进行对指活动、指鼻试验及其他动作测试。一方面可观察刺激所带来的效果如肌张力改善、肢体活动的改善等,同时也可以观察刺激是否带来不良反应如异常的感觉、肌肉抽动、说话困难、视物模糊等。在此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配合刺激试验并体会刺激带来的细微变化。
图7:术中症状测试示意图
当电极植入和固定后,可以立即植入或改天再植入脉冲发生器(图8)。通过术中如果确认有满意效果就立即植入脉冲发生器,但如果术中不能确定疗效,则先连接临时刺激器,等确定疗效后再植入脉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的植入一般在全麻下进行,在锁骨下切开皮肤,将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并用连接导线与电极在皮下相连。
图8:植入脉冲发生器并用导线相连接
手术操作完成后,需进行电阻测试,以保证系统通路工作良好。
为防治感染,术后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术后当晚最好在监护室,醒来后立刻服用帕金森病药物;部分患者对麻醉较敏感,醒来后会有幻觉或意识障碍等,1~2天可消失;及时复查颅脑MRI。一般7日后可出院。
一般术后3~4周可将脉冲发生器开机,并测试所有触点,从而选择最佳触点;根据症状控制情况调节刺激器参数,并做好程控记录。
注:图文转载自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ID:lks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