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
相关名
川羌、西羌活、羌青、羌滑、大头羌、竹节羌、蚕羌。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鉴别
羌活
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
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椋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
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
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
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饮片
为类圆形、不规则横切或斜切片。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 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药力较强。
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 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服。
故事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
一天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
老翁道:“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
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食不安。
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
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其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风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