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医疗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家,《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达466546家,药品、医疗器械及医药分销市场规模达39288亿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医疗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未来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 –6.7万亿元规模。
医疗行业市场竞争也将进入白炽化,竞争不再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药企整个供应链之间的实力竞争。但是,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医疗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供应商因此出现资金流紧张,无法实现正常运营,影响了核心药企企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而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信用凭证不完善使得上游供应商出现融资难窘境,企业规模难以快速扩展;威胁核心药企的供应链环境使得其无法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提高市占率。所以当前的信贷模式已经无法医药行业总体需求,需要突破信贷瓶颈,着眼于整个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创新,因此,一种灵活快捷的融资模式——医疗供应链金融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的医疗供应链金融,即是在企业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上,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利用其信用担保,通过“以大带小”,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发生的信息流、资金流、交易记录、物流等信息集成到金融平台,金融机构可以快捷地从平台获取各企业的征信信息,精准评估企业的授信额度,进而向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便利、灵活的融资服务,可缓解和解决医药供应商融资难问题,提升了核心医药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为核心企业供应链内所有成员构建一个更好的金融生态圈。
目前我国医药供应链金融已经从初期的摸索阶段转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医疗行业中,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一般要8~12个月才能收回医院的账款,医院回款慢是供应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导致供应商时常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医疗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以医院及大型分销商作为核心企业,交易平台通过获取医院授权的采购数据,作为评估医院供应商融资额度的依据。在采购数据和发货数据进入平台后,供应商就通过资产交易平台公司申请融资贷款;收到融资贷款申请之后,平台依据供应商转让的应收账款客观评估融资额度,通过审批之后,将通过平台向广大投资者发出申购信息,满标之后,及时向供应商提供融资款项,缩短供应商的应收款账期;在应付款到期时,核心药企直接将应付账款转向平台投资者账户,投资者收回本金与实现约定收益。在该种创新融资模式中,对于医院供应商来说,缩短了应收款账期,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并开展企业下一轮的计划和发展;对于医院而言,因为供应商解决了融资难题,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使得医院供应链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采购和寻源风险降低,进而提升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医药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兴的融资模式,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融合,医药行业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核心企业提高了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但是该融资模式下,涉及核心企业、供应商、交易平台等多方资源的整合,不能只单单依靠某一企业来解决,需要以下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国际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保障和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消除信息资源集成障碍以及保证各方信息准确、及时、透明披露;为确保医药供应链金融完成多流信息的整合需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供应链金融输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实现医药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相关金融制度进行合理调整,使其能够保障供应链金融系统通畅运行;做好对公众宣传工作,引导其参与医药供应链系统当中,实现医药行业的普惠金融。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