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高阳县中医院】颈部咔咔响?不是武功而是病!

武侠小说里经常有的一个情节是:


“某位大师一发功,全身骨骼格格作响,将功力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头部转过一圈,发出如爆豆般的声响。将敌人吓得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逃窜。”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发现自己在转脖子时,脖子“咔咔”作响。但这并不是他们练了什么神奇功法,而是因为他们的颈椎出现问题啦!


其实从医学角度上来说,转动脖子时有响声,可能有两种情况:


1

颈部软组织或韧带相互摩擦发声


严格来说,我们颈部肌肉分为很多层。在活动时,各层之间是相互滑动的。


如果我们颈部肌肉劳损,局部就会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使肌肉间的滑动不是那么顺畅,因此在活动时就会发出响声。


响声发出后,会使原来出现劳损的部位得到放松,因此有时在转动脖子发出响声后,我们会觉得颈部特别舒服。但是这样的缓解是没有涉及根本的,软组织劳损仍然存在。


在一些工作中,脖子响特别常见。这些工作的共同特点是久坐或长时间保持一种错误姿势,缺乏必要的运动,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关节活动性削弱或有炎症发生,这些都是颈椎病的症状。

2


颈椎关节之间碰撞发出响声



当颈椎关节间的软骨组织,形成的关节接触面不再滑润的情况下,关节就会发生响声。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


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等,总会产生摩擦而发出声音。




不过,除了生理性弹响,颈椎关节间碰撞发出响声还可能是因为颈椎深层稳定肌肌力不足,或者未被激活。


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脊柱稳定性的概念:



脊柱稳定性概念:认为在生理条件下脊柱各结构能够维持其与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不会引起脊髓或者脊神经根的压迫和损害,称为“临床稳定”,而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叫作“临床不稳定”。



目前对于脊柱稳定性的理解,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从力学上特指运动节段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与稳定的脊柱相比,在同样负荷作用下容易发生更大的位移;


二是从医学角度,特指脊柱过度活动可以导致疼痛、潜在的脊柱变形和神经组织受压损伤。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我们知道,脊柱在完成很多动作时,需要以稳定性为基础,因此脊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脊柱的肌肉分为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


浅层肌肉是运动肌,以快肌、红肌为主,爆发性活动时激活,优先募集,缩短和紧张时会发生大的运动。


深层肌肉多为稳定肌,位于脊柱深层,以慢肌、白肌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由于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因此,当脊柱深层肌肉不会发力或无力时,脊柱稳定性就会变弱,脊柱之间的椎体就会发生碰撞而产生弹响。



脊柱稳定性的逐渐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应提前给予干预,不让其发展到椎管狭窄、脊柱滑脱。


上述分析脊柱稳定性的原因,可以代入至颈椎里。要解决颈椎稳定性问题,必须训练和激活颈部深层稳定肌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训练和激活颈部深层肌肉呢?


在一般情况下,先通过手法治疗,松解痉挛的浅、中层肌群,纠正错位关节,然后再进行这一类的肌肉强化训练。


如果没有先接触肌肉痉挛、关节错位或疼痛等症状,浅层肌肉很难真正放松,勉强发力容易引起更多的继发性损伤。


 
颈部手法调理


我院内三科李海桐主任为省青年骨干中医。生于六代中医世家,幼受医陶,成研医业,家传于叔父李鑫永主任医师,进修于京津冀,拜师于北京刘喜明教授。

擅长:脑病之疾眩晕中风失眠心悸。脾胃之病:胃炎痞证便秘。顽固性心衰、高血压、胸痹、风咳、恶性肿瘤、慢病调治难治杂患,对于颈椎病的手法治疗也效果显著。

联系电话:0312—8626125






 
颈部运动康复




我院康复科主任闫长松,男,50岁,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从医近30年。曾多次到河北省中医院,北京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学习进修。中医功底深厚,善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14年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进修,系统掌握传统及现代化医学康复技术(PNF、Bobath等)。对中风康复及神经康复亦造诣颇深。

联系电话:0312—8626810

我院康复大厅


1
主动抗阻训练

有研究认为,单纯的伸展性和有氧健身运动,对慢性颈部疼痛疗效甚微。但是通过对颈部肌群多方向多角度的主动抗阻训练,增加颈肌的肌力和耐力,可有效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


如下图,用弹力带从颈肌6 个方向( 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 被动牵引和主动等长抗阻肌力训练,可较短时间内提高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功能。






2
颈椎的麦肯基疗法(自我治疗)——适合懒人

步骤一: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平视前方,并完全放松。此时头部会自然突出。


步骤二:缓慢且平稳地向后移动头部,直到不能再向后为止。在做这个动作时,不要将下巴翘起。换句话说,请一直平视前方,不要让头部向后倾斜,也不要向上看。


步骤三: 当头部向后移动到最大幅度后,再做头部回缩的姿势。双手可以放在下巴上,辅助头部慢慢地向后推。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然后放松,这时头部和颈部会恢复自然突出的姿势(步骤一)。重复这组动作,请确保动作幅度达到最大。




(具体的做法可以咨询我院专业康复师)



科室电话

内一科(心血管、呼吸内科):8626121

内二科(内分泌):8626190

内三科(脑血管、消化科):8626125

普外科:8626131

骨伤科:8626132          

妇产科:8626135

口腔科:8626185

耳鼻喉:8626137

眼    科:8626136

康复科:8626810

中西医结合科:8626196

肾病科:4867337   4867208

检验科:8626112








中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24小时接诊电话:0312—6767120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