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社会交通等环境伤害的增多,心脏、呼吸骤停在我们周边日益常见。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第一目击者能否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急救中,是决定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美国心脏病协会颁布了心肺复苏指南(新版),要点如下:
鼓励在确认周边环境安全后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
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就是心脏骤停的标志,就可以启动心肺复苏。不建议公众去听心跳、摸脉搏、看瞳孔、掐人中。
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手机免提功能可以在不中断按压的情况下完成拨打急救电话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此时急救调度员必须是一个有经验的急救者,具备相当的沟通技能和帮目击者迅速鉴别是否心脏骤停的指导者,可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如果施救者人数较多,则可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行)。
如果施救者人数较多,则可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行)。
可通过口对口、口对口鼻、口对导管等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6秒一次,每次吹气时间1秒,吹气前无需深吸气,吹气量因患者而异,只要其胸廓充分隆起即可,吹气时注意防止漏气,吹气2次后需立即再次行胸外按压。直至按压-吹气共进行5个循环后再评估患者心跳呼吸情况。
无论何种原因,中断按压不得连续超过10秒。
(内科ICU 李远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