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气候多变,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是胃病高发的季节。究其原因,主要与饮食不当及人体受秋凉刺激有关。 这些病人中,除部分“老胃病”外,大部分人既往没有胃病病史,且经多项检查后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医生多半给出的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店人遇到这类患者,该如何正确引导?让小编来告诉你。
知己知彼,了解你的“胃”敌
理论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有上腹不适的症状,但无器质性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证据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0%~30%,多见于20~49岁成年人。此病虽病情不重,但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危害不小。
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两种常见类型:
主要表现:饱胀、早饱、恶心、呕吐等。
治疗:以促胃动力药或消化酶类药物为主。
若此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亦可发展成有实质性病灶的疾病。
主要表现:上腹疼痛、胸骨后疼痛等。
治疗:以制酸药为主。
制酸药(达喜、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
同时,因胃部结构复杂,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多种疾病合而为病。所以,当患者初次患上这类疾病时,很难分辨到底是哪种类型。此时,药店人可以先建议患者使用制酸药,如无效,再加用促胃动力药物。
但应注意的是:自我药疗3~5天后,如症状不能有效缓解,应及时就医。
拉响警报,及时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药店人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全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可出现于心脏病、胃食管返流、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和胆囊炎等多种疾病中。
临床上这类“隐秘型”发病的案例很多:
案例一
一患者,年轻时得过胃溃疡,只要有胃部不适就使用抑酸药。这一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直至后来出现消瘦、贫血,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是胃癌晚期。
案例二
一患者,因恶心、呕吐购买了促胃动力药物,起初症状稍有缓解,但效果逐渐减弱。最后确诊该患者得的不是胃病,而是肝炎。因此,药店人在荐药的同时,应该提醒患者定期做相关检查,以确诊病因。
自我保健,防病于未然
任何疾病都是“三分靠治疗,七分靠预防”,功能消化不良也是如此。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
1. 细嚼慢咽,切勿暴饮暴食,不在睡前进食。
2. 忌食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咖啡、酒以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3. 注意局部保暖。
4.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
5. 劳逸结合。
粉丝福利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为了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推出“药店POP每日更新”服务,您只要转发本文章,并截图给客服人员,就可以每日看到我们的药店POP更新哦~!
▼ 添加下面客服微信
转自:药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