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安徽省中医院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纪实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安徽省中医院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纪实

   给藏族患者配药,不小心捏碎玻璃瓶,左手划出多道伤口,血流不止,简单包扎后,他忍着疼痛继续给病人看病;一名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藏族新生儿生命垂危,急需救命药品,他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争分夺秒,跨越两地200公里调度购回药品,终于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不能守在身怀六甲的妻子的身边,不能听到自己宝宝的第一声啼哭,他毅然选择报名援藏......

   他们就是安徽省中医院 “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们,在他们心里,党性第一,亲情第二,因为他们是党员;在他们心里,信心第一,困难第二,因为他们讲奉献;在他们心里,精神第一,氧气第二,因为他们有担当。他们把对亲人的情爱和愧疚都深深地埋在心底,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和阻力,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医院和藏族群众的一致好评。日前,笔者走近他们,听他们讲述那一点真情、那一段感动、那一些感恩。

2016年7月,欢送三位医疗队队员启程


 01 克服困难 主动融入 

   安徽省是落实中组部、国家卫生计生委“1+7”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中最早开展“以院包科”的省份,通过实行结对共建和成批次“组团式”选派医疗骨干,支持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建设,帮助山南市人民医院完成“三甲”医院创建。2016年7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安徽省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医院专家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西藏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响应,皮肤科刘涛峰、药学部陈浩、检验中心孙泰3位同志组成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奔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踏上了为期一年的援藏路程。

左起依次为:检验中心孙泰、药学部陈浩和皮肤科刘涛峰3位同志

    援藏是一场担当,更是一场奉献。山南位于西藏南部,平均海拔3700米,高原地区低压缺氧,昼夜温差大,气候、环境条件较艰苦,医疗队员来了之后,既要忍受头痛、失眠、腹泻、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血氧饱和度低等的困扰,还要忍受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援藏是我历练人生、锤炼党性的难得机会,让我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医疗队队员孙泰这样说到。临走的当月底,孙泰的爱人就要生宝宝了,他毅然决定报名援藏,虽然孩子即将出生,他不能守在爱人的身边,不能听到自己宝宝的第一声啼哭,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他觉得在重要的事情面前应该冲在前面。陈浩的爱人患有多年的风湿病,在临行前,他告诉妻子,在自己援藏期间要照顾好自己,尽量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刘涛峰是这次唯一一位正高职称的专家,他说,参加援藏工作很光荣,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医院、为安徽卫生系统添光增彩。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刚到山南时的医疗队员们还是为眼前的一切而感到惊讶。刘涛峰所帮扶的皮肤科只有1名医生,专科药品少,专科检查少,治疗手段少,科室只有1台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和1台单脉冲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孙泰所在的检验科设备简陋,人员基础薄弱。在全面的管理理念、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检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陈浩所在的药械科,药学和器械管理没有分科,现代药事管理的多项工作没有开展。

    时间只有一年,要做的事情很多,三位队员来不及好好休息调整,便克服身体的不适,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02  矢志奋斗 精准援藏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在与当地医院各级领导沟通对接后,在原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三位队员便开始在各自的科室建立健全,并创新推行了一系列制度。

  “由于皮肤科是直接面对病人的检查科室,看病和治疗都有一定的私密性,刚来时,这里的皮肤科与外科在同一间诊室,没有单独的治疗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看到这种情况刘涛峰积极与院领导联系,最终皮肤科终于有了单独的诊室和治疗室。随后,他又协助科室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使得科室的院感工作能够达标。

    建立组织架构和5个关键岗位管理组、对 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编制、建立了新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和报告制度、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坚持每周固定时间开一次科会和讲一次大课、完善LIS系统建设、实现病房报告单自助打印……担任检验科负责人的孙泰带领科室人员加班加点,着手开始了一系列的科室建设工作,并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委托检验的方式基本解决目前仪器设备的不足和检验项目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矛盾,带动山南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和检验科的能力提高。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山南市检验科和安徽省中医院检验中心基本达完全一个模式,作为实验室,都保持统一标准的操作模式,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留在了山南,为山南市人民医院临床实验室国际标准化(ISO 15189)建设和“三甲”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建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中心血站于2016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全国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国家卫计委和西藏自治区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覆盖检验科80%的检测项目,各项回报结果合格,并开展了室内质控,检验结果准确度有了很大提升。

  陈浩担任山南市人民医院药械科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院药事管理、药学技术服务和器械设备管理等工作。他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根据“三甲”医院评审细则中有关医院药事管理、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用药金额前位药品排序等指标要求,将安徽省中医院药学部先进的学科管理理念、团队建设思路和药学服务模式引入山南市人民医院,健全了药事管理制度、完善了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规范、优化了各项工作流程等;根据等级医院创建的要求,积极做好药械科分为药剂科、设备科的分科工作,组织人员建章立制,对医院设备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山南市人民医院药械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各方面水平有新的提升。在他的指导带教下,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培养,所在科室的一名学员今年年初被医院任命为药械科副主任。

    就这样,进藏以来,三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主动融入,扎实开展援藏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


 03 “造血制氧”培养人才 

   近年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改变了过去分散、短期、片面依赖的状况,从单兵作战转向集团作战,从“输血供氧”转向“造血制氧”,加快实现了受援医院格局性变化与历史性进步。

   鉴于当地医院人才短缺、技术欠缺的情况,援藏医疗队专家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为重点,在参与医院、科室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诊疗模式后,采取“1+1+1”模式,以师带徒培养当地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方式,将优秀医技护骨干人员选派到内地援建医院培训学习。培育一批医疗水平信得过、服务水平过硬、当地医院留得住的本土医疗人才,努力为山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位同志针对当地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功差等问题,就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科内讲座、业务学习。虽然皮肤科只有1名医生,刘涛峰还是坚持每周给她一人上一次课,操作时,手把手带教;检查病人时,看哪里、看什么、怎么看,从基础触诊讲起,深入浅出、反复强调,一遍、二遍......不厌其烦。这个一个人的课堂风雨无阻,从来没有中断过,即使偶尔因事耽误了,也会找时间把它补回来。并积极利用科室已有的条件,开展三新项目,填补了受援医院在以上疾病治疗上的空白。孙泰则抓住一个中心“技术负责人”和两个基本点质量“各关键岗位组组长”,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分别对这些人员进行单独培训,培训后让其带动其他人员,并推荐专业参考书籍和形态学图谱,增强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形态学识别能力,并坚持每周固定时间开一次科会和讲一次大课。

   目前他们所带教学生已熟练掌握多项技术,为山南地区的藏族同胞带来了福音。在2017年5月自治区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中,巡查组队在医院固定资产核查时,检验科工作人员苏静说到:“科室所有设备现在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唯一编码和标识,通过唯一标识来找他们的档案,就知道什么时候安装、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进行操作培训、设备价格、设备什么时候要进行校准、设备配件和耗材等等内容,一目了然。我负责管理设备的工作也感到有成绩感。医院需要材料的时候我都能随时提供,基本不需要像以前临时准备临时加班,感觉现在工作好轻松。”

   三位专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传播医疗卫生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当地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04  医者仁心 真情“曼巴” 

 “援藏工作的经历是我们这辈子最宝贵的回忆。”虽然环境艰苦,但一说起援藏工作,三位队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在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刘涛峰每天都要在门诊坐诊,诊疗过程中需询问病史,而大部分病人是当地藏族农牧民,有的完全听不懂汉语,交流困难。他经常到处找藏族医生来做翻译,有时实在找不到医生就找懂汉语的病人来做翻译。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耐心讲解病情,积极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指导带教学生规范门诊病历的书写。由于皮肤科的治疗很多都是创伤性的,他制订了《山南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在治疗前给予病人充分的解释,避免了与患者的医疗纠纷。 援藏一年中,有四个月,带教学生分别休假,由于科室无人,刘涛峰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一个人独立承担整个科室的所有工作,既要主持科内工作,同时又要诊治病人,经常吃不上饭、下不了班。

   有一次刘涛峰在给病人配药时,不小心把玻璃瓶捏碎了,左手拇指划出了多道伤口,当时血流不止,到急诊科简单包扎后,又忍着疼痛继续给病人看病,在场的患者和家属都被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齐声夸赞:安徽的援藏专家真好,是我们的贴心‘曼巴’(医生)!还有一次他的脚崴了,为了不让科室关门,为了能让藏族同胞得到及时的医治,他没有休息一天,坚持瘸着走路去上班,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受伤的脚很久都没有痊愈。

  “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是辛苦的。选择了这份职业,对于我来说,最骄傲的就是能够挽救回病人的生命。”2017年6月的一天,山南医院新生儿科一名体重3KG的新生儿,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命垂危,医生急需一种急救药品“固尔苏”挽救患儿生命,整个山南市没有该药品,当时患儿身体情况也不适宜转院到自治区医院,儿科主任随即找到担任药械科主任的医疗队员陈浩,时间就是生命,陈浩通过多方了解,查询到只有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有该药品,他争分夺秒,安排人员紧急从拉萨市人民医院够得该药并驱车200公里于当晚9点赶到医院,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当孩子的家人对陈浩表示感谢时,陈浩则表示:这是我的职责,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就要尽一万分的努力。

    一个个暖心的医患故事,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年来,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藏汉一家亲”。

 05 藏汉情浓 不忘初心 

   西藏有很多高海拔的边境县、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医少药。医疗队员还多次深入到浪卡子县普玛江唐乡等高海拔边境县、乡义诊、巡诊,其中浪卡子县普玛江唐乡平均海拔55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大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是人类生存的极限之地。医疗队员们不顾剧烈头痛、胸闷,为农牧民送医送药。他们以自己的无私爱心和实际行动,促进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赢得了当地藏民的广泛赞誉。他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医疗援助上。不仅通过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推广、专题讲座、临床带教等形式开展“传帮带”工作,为西藏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三位同志分别获得由山南市卫计委颁发的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山南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山南市人民医院“贡献奖”,并获得由山南市人民医院授予的“优秀援藏医疗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援藏工作开展顺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离不开受援单位的积极配合,我们不是独自在援藏,我们单位和家人就是我们的大后方。”队员们这样说到。国家中组部、卫计委先后四次、西藏自治区组织部两次来山南慰问医疗队,并调研山南市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和落实情况。安徽省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派出调研组、评估组到山南进行对接、调研,切实了解山南市人民医院医疗现状,明确医疗队的任务。同时派出学校及医院的领导还带队多次到山南看望和慰问,在队员们家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上也会给予关心和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队员们深深的感动和鼓舞。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一次援藏,终生情缘。”谈到自己最感谢的人,孙泰说应该是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依然理解支持他参加援藏工作,独自一人在家生产,带孩子,遇到困难也从不向他诉说,尽量让他安心工作。

    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科室人员对医疗队员们由最初礼节性尊重,逐渐转为信任、信赖。在遇到难题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他们也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说到最让孙泰感动的是,在他离开山南后,科室索朗卓嘎老师还常发微信给他说“每当走到主任办公室门口不禁要看一眼,总以为您在里面,每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个还是想到您……”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已成为山南医院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与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藏民们的质朴和真诚、乐观与信赖,使他们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新的感悟与诠释,对人生的境界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追求。

  “援藏工作必须用真心,动真情,才能把工作做好。浓浓的民族情结,更加坚定了我的援藏信念。藏族同胞朴实,但他们的信仰、生活习惯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地去了解他们,用真情去帮助他们,才能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赢得他们的尊重,真正做到汉藏之间的融合。比如我在平时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里是不做损伤性治疗的,因此,我在门诊工作中,碰到需要做损伤性治疗的患者,都要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不愿意做,我也就不强求了,并跟他们约好下次做的时间,使得藏族同胞在看病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别扭,没有压力。”刘涛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对藏族同事,他们当作兄弟姐妹看待;对藏族患者,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友来关怀,而对远在安徽的家人,他们只有内疚和自责。如今,在医疗队员们的心中,西藏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表示回来后将继续关注西藏,关注山南,关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发展。令人感动的是,今年7月,在圆满完成一年援藏医疗任务后,陈浩同志主动申请再援藏一年,与安徽省中医院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再次踏上了雪域高原,他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奉献爱心,为山南市医疗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援藏一年的经历,特殊的艰苦环境,锤炼了队员们的党性,充实了他们的人生,更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收获了藏汉的友谊,他们辛苦而又快乐着,这将是他们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宣传统战部 鲁燕玲)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