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采访麦斯康莱-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创始人——史立臣
一边业绩亮眼,一边频被通报,中药饮片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近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发布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医药工业各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以21.33%和22.78%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二。而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却屡登质量“黑榜”。自2017年以来,截至9月6日,食药监总局共发布了61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通告。
在“医药分家”以及“去药养医”背景下,中药饮片均不列入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占比(药物费用占整体医疗费用的比例)考核项目。“吸金风口”之下,众多中药企业也展开中药饮片布局。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目前说中药饮片行业迎来拐点为时尚早,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地方保护现象严重等原因,行业进一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问题频现
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规模扩张明显。中药饮片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与快速扩张的行业规模不匹配的是,其质量屡遭诟病,成为各级监管部门质量“黑榜”常客,其中不乏知名药企生产的常用药材。9月1日,食药监总局通报5家企业生产的5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8月18日,有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中药饮片被通报不合格,项目均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今年以来,食药监总局明显加大了对中药饮片的抽检力度。记者梳理发现,自2017年以来,截至9月6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的31次抽检通告中,中药饮片有15次,共有61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另外,《2016年全国收回药品GMP证书情况统计表》显示,2016年全国共收回171张GMP证书,其中认证范围为中药饮片的有79张,占比达46.2%。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造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现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企业生产观念落后和地方监管不力。在早期,中药饮片生产并不需要获得GMP证书,众多“小作坊”生产不规范。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条件下生产,但很多企业生产习惯没有改变,通过认证之后仍然恢复从前不规范的生产流程,导致问题频现。
政策红利变现
在中药饮片质量屡遭诟病的情况下,为何市场规模仍能不断扩大?
中药饮片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产业,一直以来受到政策保护。比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
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分家”以及“去药养医”大背景下,中药饮片政策红利促进了行业发展。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做出了进一步指示。通知要求,9月30日前,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另外,到2017年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总体要下降到30%左右,但中药饮片不纳入统计。
随着零加成政策的推进,医院对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将会明显增加。2016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1956亿元,2017年中药饮片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30亿元,同比增长19%;2018年则有望达到2734亿元,同比增长17%。
另外,今年2月发布的新版医保目录严格限制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受限使用的品种从2009年的6种增加到26种,也给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带来了机会。
除了政策红利,中药饮片也成为众多中药企业的“吸金风口”。从中药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来看,康美药业、中国中药、香雪制药、太龙药业四家中药饮片龙头药企2017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均超过10%。
正因为此,众多中药企业也展开中药饮片领域布局。2015年已有中药企业公司1006个,行业集中度低,销售额不足亿元企业占70%市场。康美药业半年报中也表示,近年来对中药饮片行业监管愈趋严格,部分规模较小或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行业内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得以提高。
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中药饮片成“吸金风口” 行业扩张背后频现质量问题
各地市诊所开发代表
中医透骨五联疗法是集成了口服适应性药物、外部定向透皮给药、独家膏剂贴服、远红外热疗加上独特食疗的综合疗法,由9大产品构成,是老中医30年治疗疼痛的经典验方,属于国内首创疗法。
岗位职责:
1、诊所客户开发及沟通、管理工作
2、完成销售指标任务
任职要求:
1、年龄20-30岁,医药相关专业
2、从事第三终端(诊所)管理工作1年以上工作经验
3、有开发诊所的能力或有良好的客户资源,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能快速招商,构建推广商团队,能适应长期出差
5、3000底薪+高提成
年薪:15万元---30万元
工作地点:各地市
请发送简历致 msikl01@126.com 或电话联系 010-6715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