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秋分】寒凉渐重,凉燥伤人!秋分养生要则,收起来吧~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  颜芳

2017.9.23 •周六

秋分

秋分节气浅释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秋分也。”《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大意是秋分以后将很少会打雷,蛰居的小虫将藏入洞穴以防寒,河道的水将干涸。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夏日的酷热已去,秋天的凉意悄然已至,此时大部分地区真正进入秋天的季节,天气逐渐转凉,所以秋分开始,秋季的气候除了秋燥外,天气亦渐渐变凉,尤其是早晚,且昼夜温差增大。秋分开始,秋燥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升散疏泄转向收敛、闭藏,饮食起居也要相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宣发。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分节气养生要则】

要点1:早睡早起以助阳气潜藏 


中医认为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是向外向上发散疏泄的,故春夏养阳,而秋分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自然界的阳气是内收,敛藏得,故秋冬养阴。秋三月要早睡早起是要顺应大自然秋季气的变化规律,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收藏越深越有利于来年春夏的生长。

要点2:秋分要润燥防寒保暖


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中医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润燥之法可以多喝水,或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适当进食甘润、温润之品,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作用。

另外,秋分后多以凉燥为主,昼夜温差大,要注意适当添衣防寒保暖,但又不可过多过早的加衣服,古语云要“春捂秋冻”。

要点3:情志养生宜安神定志,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所以情志调养方面,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即俗话说的“悲秋”,导致体内分泌紊乱疾病。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是外出秋游、登高的好季节,这样可以防止“秋风秋雨秋煞人”。






【颜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山西省名中医李可(已故)。全国扶阳流派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养生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3年率先开设了科室“经典中医守护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中医养生科普资讯,目前关注量高达近30000人;2015年开设“经典有爱”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热捧,仅一年时间已发展到“经典有爱—快乐学中医”9个子群,所有群瞬间满员,目前共有经粉4500人。微信群交流活跃,分享积极,正能量满溢,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医的“经粉”;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经典有爱守护健康”养生健康大讲堂,每月进行一次健康讲座,也受到患者的热捧,参与人数每次都近200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芳村经典科 颜芳主任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