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癌细胞提醒你10句话!你嘴上说怕我,行动却在“喂养”我

“我”是癌细胞,对,就是那个网络、电视、报纸上频繁出现的可怕“名词”。


很多人都发现,近几年患癌的人比以前多了,身边总能听到某某患癌的消息;关于“癌”的种种报道,也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如果你以为我离你还很远,下面的数字恐怕会让你吃惊。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以74岁寿命计算,人一生患癌的几率高达22%。


2016年11月,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最新报告,至2030年,癌症每年将夺走550万女性的性命。





其实,我是曾经人体忠实的一员,是一个正常的细胞。因为人体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习惯等,让我渐渐改变,变得面目狰狞,直至最终失控,顺着人体循环系统扩散到全身。



“1~99岁都爱的糖,是癌症帮凶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


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因为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


一项针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几乎高两倍。



2

果蔬是癌症克星,很多人忽视了


2017年2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较于不吃果蔬的人,每天吃200克果蔬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低13%、患癌风险低4%、早亡风险低15%;吃800克时,则分别减少28%、13%、31%。


研究还指出,能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有绿色蔬菜、黄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萝卜、白菜、卷心菜等)。


3

烫是一种痛,癌会趁虚而入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过热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过热”指的是饮品温度在6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别喝太热的。


中国人吃饭尤其讲究“趁热”,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此以往, 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 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增大癌变可能性。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


4

食物宜淡不宜咸,管住撒盐的手


盐和癌症也有“亲戚”关系。有些国家胃癌高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摄取盐分太多。


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5

腌和熏风味独特,恰好癌症也好这口



腌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 有极强的致癌性,增大胃、肠、胰腺等器官癌变风险。


而熏肉、火腿等熏制食物同样风险不小。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


6

烟酒不分家,伤害你我他


吸烟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这早已是共识。除了要戒烟, 这里的烟还包括油烟。


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增加患肺癌风险。


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7

你熬得不是夜,是命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


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除此之外,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状况的人,免疫力会跟着下降,给疾病趁虚而入的机会。


8

忽视运动的你,是癌症候选人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研究发现,每周合计快走5个小时或者跑步2.5小时的人,乳腺癌风险降低14%,结肠癌风险降低21%。


9

“‘癌症性格’,心理因素也致癌



如果你每天都阴沉着一张脸,正常细胞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对我们癌细胞来说,更是生长扩散的机会。


有种性格叫“癌症性格”,这类人喜欢生闷气、长期精神不佳,沉浸在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中,带来睡眠、饮食问题,长期会让机体免疫力紊乱,癌症趁虚而入。


美国一项针对8000名癌症病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失望、孤独,或其他沉重打击和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


10

“定期体检,阻挡癌症的重要屏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每年的定期体检不能错过,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发现,配以正确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记住,健康最重要!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