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9月21日早晨6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扶贫第五工作队第一书记王志强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满是喜悦的声音:“王书记,我家领的羊要生小羊了,你快来看看吧……”
这样的场景在这两个月已重复10多次。王志强起身披上军大衣,迎着榆社清晨寒冷湿潮的风,带着队员申龙、降耀东、郭丽娜、白玉静徒步赶往贫困户王秀峰家的羊圈。到达现场后,几人拿出早已备好破旧衣物,驾轻就熟的为初生的小羊保温。看着洁白的羊羔,听着咩咩的呼唤,几人脸上洋溢起与王秀峰大爷一样的笑容。
这笑容中,有看到贫困户脱贫有望的满足,更有“五只羊”计划初见效的欣慰。
回首“五只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就是一个个脱贫攻坚过程中感动满满的故事,是晋中一院扶贫第五工作队付出与奉献的故事。
桑树沟村位于县城漳河边,距离箕城镇政府8公里处,交通便利,水电齐全,却一直未能摘去“贫困村”的帽子。全村户数98户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27人,贫困户占比52%。
晋中一院扶贫第五工作队自2016年12月驻村以来,与村两委积极合作,在村党支部书记曹晓宏、村委主任乔利军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配合入户走访深入摸底,共同找准了“穷病”根源所在———缺少产业。会议研究决定,利用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在村内开展“五只羊”计划:为村内50户贫困户每户购买繁育母羊5只,其中村民自筹1000元,扶贫资金补贴2000元,以特色养殖、母羊繁育产业发展,替代村内单一、低收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玉米种植。并以此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的脱贫攻坚硬性指标。
然而,计划刚刚开始公示,就遭到了几户贫困户的强烈反对。有要求把钱给自己去买小羊羔的,还有提出没地方、没时间放养的,更有直接提出要拿扶贫补贴款不要羊的。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摆在面前。曹晓宏、乔利军和第一书记王志强没有退缩,与工作队员们轮番上阵,一家一家推心置腹做工作,一户一户深入浅出讲政策。最终,50户贫困户都在资金动用报告中签下了字。难产的“五只羊”计划顺利铺开。
在5月初确定“五只羊”计划后,工作队降耀东、郭丽娜即开始整理准备相关资料,加快了项目申报脚步。在村两委配合下,先后10余次前往扶贫办、畜牧局、镇政府、农经站等相关单位,一步步摸清资金使用办理流程,终于在5月底完善了相关手续,完成资金动用申报工作。
此后,王志强与乔利军又开始了寻找合适羊源的工作。为了保证采购回的羊能够适应本地环境,提高存活率,购买地不能离得太远。但250只母羊,既要保证质量,还得有个合理价格,这可愁坏了俩人。托关系、找朋友,见羊就问、逢人便说,两人足迹远至武乡、左权,近至云竹镇、申村、李裕等周边村镇,驱车300多公里,徒步翻山、钻沟、赶羊,总算以每只600元的价格买到了满意的母羊。看着羊圈中最轻都有60多斤,还有10多只已经怀孕的母羊,乔利军打趣道:“志强,咱这跑断了腿,磨烂了鞋,总算没白闹”,二人相视一笑,满心快慰。
羊买回来了,如何公平快捷的发放下去,又成了棘手问题。不能及时发放,没有任何遮挡的河滩地羊圈一旦下雨,羊就会淋雨,刚刚换了生存环境的它们极有可能病死。不能公平发放,则肯定会造成贫困户不满,让好事变坏事。经过再三考虑,工作队确定于7月4日、7月20日分两批发放,一是避免现场混乱,二是让部分养殖有困难贫困户提前做好安排。
发羊现场,乔利军亲自上阵,与村民一起给每只羊用自喷漆喷号码,再由申龙、郭丽娜负责引导村民现场抓阄,以这种随机挑选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公正。抓羊、喷号、抓阄、再抓羊、核对发放,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不止,却换来了村民的满意与理解,将纠纷与不满消除在萌芽之中。此外,现场由贫困户领羊人亲自签署了养羊协议,明确厘清贫困户的责任与义务,避免出现“今天领上明天卖,转身继续等靠要”的问题。
两天的发羊现场,都位于桑树沟村树木稀少的河滩地上,炎炎烈日下,尘土飞扬,工作队成员没人退缩,只因这是工作,更是脱贫攻坚的任务。由于部分贫困户不在村内,赶回来时间较晚。看着羊圈中剩下的20多只羊饿的咩咩直叫唤,降耀东、申龙主动“请缨”客串做起了羊倌,赶着剩下的羊吃草、饮水。
最终,250只羊顺利发放完毕。除3只在贫困户运输过程中不慎窒息死亡外,截至9月22日未出现死亡现象,存活率达到99%。而这一切,随着13只小羊羔的降生,终于将村两委成员及晋中一院扶贫第五工作队所有的汗水与付出转化为甘甜。按当前市场行情,每只小羊羔300余元,村内贫困户已实现增收4000余元。“五只羊”计划短、平、快的政策特点得到充分体现,计划实施已初见效果。
这些仅仅是扶贫队日常故事中的部分,而“五只羊”计划只是工作队众多扶贫措施中的一项,却也是他们工作细节的最好反映。队员们正是在这样找病灶、开药方、重落实、见实效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力争早日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来源: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