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区的恩施,8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属典型的全域贫困区,全州现有700多个贫困村8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从州扶贫办调研的数据看,全州每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万人左右。没有这批患者的脱贫,就没有恩施的整体脱贫,没有这些人的全面健康,就没有恩施的全面小康。
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恩施州的头等大事,也是第一民生工程。但总体上看,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恩施州乡村医生队伍普通存在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学历层次偏低、执业素质低三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乡村医生医疗业务水平较低,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自2016年以来,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扎根基层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恩施州精准扶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连续两年举行医院院长培训班,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州村医培训全覆盖、同时开展城市医生“一对一”结对帮带村医,力保所有贫困村都有一名以上医疗从业人员。
两年以来,先后通过三甲医院培训师资、州级培训骨干村医、县级培训其他村医,全部实行免费培养,食宿教材均免费提供,保证了培训环境,严格执行脱产培训一个月,严肃考试考核,保证培训质量。城市医生“一对一”结对帮带村医任务分解到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将任务明确到人,保证了全州3500余名村医均有一个城市医生帮带。
而在这些乡村卫生室里,一大批经过培训村医坚守在偏僻的乡村,为当地群众服务。他们扎根深山,甘于奉献,不断涌现出先进典型。
“骡马村医”:张家国获全国卫生计生劳模表彰
(张家国同志用骡马驮运材料)
张家国出生在利川市建南镇唯一不通公路的中坪村,是这个村庄唯一的村医,这里山势陡峭垂直海拔达一千多米,从山下到山上有一条乱石小道,小道两旁巨石嶙峋,却是村民们上下山唯一的通道。就是在这条小道上,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幅情景:张家国背着一个药箱牵着一匹骡子,骡背上驮着沉甸甸的药品艰难地行进。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医在这个山尖上的村庄为村民的健康守候了30多年。
30多年来他拿着微薄的工资行走在山间,纵然儿子遭遇人生不幸离世,仍毅然坚守岗位,从没有过抱怨,他说既然选择了当医生就不能光为了自己活,村子的老百姓很多连温饱都难保证,他们生了病日子就更糟糕了,所以一定要保证花最少的钱治好群众的病。行医不赚钱,张家国的经济条件也不好,至今都住着土坯房,他就利用山大人稀的地理优势搞起了肉牛养殖,以补贴家用。2017年8月张家国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表彰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
白玉华:从医20年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白玉华, 43岁,中共党员,1995年6月毕业于来凤卫校医士班,从事基层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22年,2013年任高桥村支部委员,镇人大代表。为了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借用城市医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大好时机,一是熟练掌握了门诊登记,处方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理,安全注射与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掌握了疾病的防控,妇幼卫生保健,食品卫生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和报告程序;三是通过业务培训,现场指导,日常联系等方式,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和急诊急救的能力。
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白玉华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培训学习40余次,遇到难题从不放过,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的主治医师虚心请教,在业务上理论联系实践,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2010年曾获卫生院目标考核先进个人,近3年内曾获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一等奖。
正是这些默默奉献在基层的村医,守护着恩施州大部分贫困家庭健康,身体力行地践行健康扶贫工作,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恩施州卫生计生委 郑承伟)
往期【基层】回顾:
基层| 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赶赴鄂州,鄂州计生也有新花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