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知母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知母图片



知母图片



知母图片



知母图片


知母简介


药材名:知母


拼音:Zhī Mǔ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化学成分:主含皂甙。根茎含总皂甙约6%,从中检出6种皂甙,分别称为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和B-Ⅱ,其中知母皂甙A-Ⅲ是萨尔萨皂甙元与知母双糖结合而成的双糖甙,知母皂甙A-Ⅰ是萨尔萨皂甙元β-D-吡喃半乳糖甙。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禁忌: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的作用


1、抗菌作用

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


2、解热作用

浸膏2毫升/公斤(1毫升相当生药2克),与大肠杆菌(0.03%)2.3毫升,同时注射于家兔皮下,或先注射大肠杆菌,隔15分钟后再注入浸膏,体温均不升高,故认为有解热作用。


知母的用法


内服:6~12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中华本草》


知母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

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


2、治温疟壮热,不能食

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3、治火冲眩晕,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轻,仍如平人,右关脉细敷,脾阴不足者

知母、黄柏、黄芪、当归身。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补血汤)


4、治消渴

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5、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

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6、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

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治肺


7、家受燥,咳嗽气逆

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8、治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

知母一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者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产乳集验方》)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关注健康,快乐生活!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某种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可以先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本号(中药草药大全,微信ID是:zycydq  ),然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中草药名字(比如金银花)即可查询,我们数据库里收录了常见的5000多种中草药,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