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药店人”微信公众号(yaodianren520)
药店经营至今,不乏经营了数十年的门店。随着“成形”的药店越来越多,在日渐“固定”中,我们会发现其有较多好处,比如:
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团队销售氛围;
会有一种较为熟练的流程推动门店运作;
有相对平衡的一个架构;
有一个较为认同的顾客群体。
但是,这样的门店可能面临着长久的“平和”期,业绩不升不降,或是略升略降,最终基本维持在某一个水平上。这些门店最担心的是,如果有竞争者进入怎么办?如何提升自己的门店经营效益?
但有个非常关键的重要内容却经常被忽视,那就是经营“诊断”。
门店环境是健康的?还是处于“亚健康”?抑或是“病了”?甚至是“病入膏肓”?这需要进行“诊断”。
但人都难免存在惰性,满足于现状。其实,门店的经营和人的疾病一样,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再去治疗,已经为时晚已。正如医学上推崇“治未病”一样,我们在运营中,也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A、B两家药店是“邻居”,面积都在100平米以上,A店药店品种齐全,而且有中药饮片专区,但卖场分类混乱,陈列较为随意且无章法,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一般。
B店的品类正对性较强,员工较主动,具有现代药店典型的“气球”特征,环境明亮,到店的顾客比A店略多,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两家药店毗邻生存良好的背后,是否意识到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A店稍作调整,也许可以“抢”到更多顾客,而B店,虽然服务较好,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提升的空间。
在B店待了十几分钟内,笔者正好看到其员工的销售过程。一位约五十岁的女士,在店员的引导下购买了一瓶约400元的营养素,从顾客形象与交流内容来看,这个顾客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顾客,这位员工引导成功了。但是,整个销售过程其实存在一个问题:
这个顾客有潜力,但是没有充分挖掘。这位顾客购买的营养素需要长期服用,至少可以建议再拿一瓶,店员可以通过恰当的沟通说服顾客的。
另外,顾客并没有急着要走,而还想看看,但员工却马上递给顾客赠品以快速结束这笔单,如果店员与这位顾客“再聊一会”,也许可以引导到其他类别的产品上。
但单从销售的表象来看,这笔单似乎非常成功。这让笔者想起了在门店销售时,有些店员以自己导购了几百块的单而开心,但收银员在给这位顾客结帐时,却能在导购的基础上轻松做出了超过她的营业额。
销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看似做得挺好,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够。其中的门道,便是对门店经营“症状”的“诊断”。
当然,门店经营的“诊断”不仅是导购方面,目标管理、卖场管理、人员管理、会员管理、商品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认真分析与研究,力求在看似正常的表象下,发现潜在问题,及时“治疗”。同时,听听来自外部的建议,那些听着“逆耳”的话,或许是拯救或壮大门店的“良药”。
发送#精品#到药店人公众号
多篇精品文章任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