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同道:
今天我们趁第三届制药工艺论坛举办之际,特别举行陈荣业教授《有机反应机理解析与应用》新书首发仪式,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作为陈老师的粉丝,陈老师的好朋友,也作为一名读者(陈老师事先送了我一本,我趁国庆节期间通读了一遍),我谈谈对这本书的一些认识。
总的说来,我认为本书有三大特点:
一、这是一本神奇之书。
二、这是一本实用之书。
三、这是一本精心组织、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之书。
这是一本神奇之书
现在著书立说的人很多,但真正有自己独立见解,能够从本质思考问题,提出独立学说的不多。陈荣业老师独辟蹊径,从反应动力学入手,先后写了好几本书。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又高屋建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化学反应化繁为简、归纳总结,比如将极性化学反应归纳出三要素: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和离去基团,由此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纠正了以往书籍包括教科书中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甚至错误的说法,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比如马氏规则,现在看来只是一种局部经验的总结,作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如果按照陈老师的解释我们就能从道理上理解,不用死记硬背了。
再比如苯环上的取代基,以往的教科书将其分为邻对位取代基和间位取代基,然后将卤素单独列为具有吸电子效应的邻对位取代基。陈老师将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区分开,其中取代反应的位置由共轭效应决定,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
我的体会是陈老师经过对有机化学的深入思考,从骨子深处看问题,从理论上上升了一个高度(相当于从平面到立体),从空中俯瞰各科化学变化,自然清楚明了!
我非常佩服陈老师这种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精神。我们团队一位同事说:“中国人凡是有形的东西都学的很好了,但无形的东西-像人家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还相差甚远”。我非常同意这种说法,只有回到本原,从本质上着手才会有原始创新。接下来,我国各行各业包括化学行当的同志们,应该更多地从根儿上思考问题,必定会有很多原创性的理论和原创性的成果涌现。
这是一本实用之书
卡尔.马克思说:“哲学家往往停留在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光有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悬在空中。陈老师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要从陈老师的经历说起,陈老师大学毕业在科研院所工作13年,然后下海创办企业,在绿源、联化公司担任总工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由于种种原因,按陈老师的说法“靠边站”。陈老师不甘寂寞,以顽强的毅力,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升华到更高高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机反应机理解析与应用》是第5本书。本书列举了大量鲜活案例、大量成功案例,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了解题思路和实用技术。这种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如何做—“Know Why and Know How”,理论实践结合,非常有效。相信大家学了这本书,能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增添一项强有力的工具。
这是一本精心组织、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之书
本人也尝试写一些科普论文,有时深感力不从心,辞不达意。想想陈老师的著作,洋洋百万言,需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心血!我从头看到尾,一字一句,一个分子式一个弯箭头都务求精准无误,大家完全可以当做一本教科书,一本手册来看。
其次,陈老师的这本书在原来几本书基础上融汇贯通,又上了一个层次,更加通俗易懂。不瞒大家说,因从事同样的专业,更因为喜爱,我读这本书的感觉简直像读武侠小说一样。书中内容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最后,我还要说明一点,陈老师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我们经常说要“拜名师,读经典”。但社会上“名师”(名气的名)很多,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多如牛毛,到底读哪本书好啊?一个人精力有限,不仅要选择性地读,最好有人指点,才能事半功倍,收获多多。所以我推荐给大家。
与陈老师接触多年,觉得陈老师还有一个特点,不保守、乐于分享。这种开阔的胸襟,配上乐善好施的心态,加上深厚的学术底蕴,构成陈老师性格鲜明的学者形象。
这就是我对本书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到之处,请批评指示!
陈荣业教授《有机反应机理解析与应用》新书首发仪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