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低调、谦逊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做了27年医师,坚持学习了27年,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先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既是身兼数职的副院长,又是胸外和呼吸内镜介入手术的全国少见的跨界专家,这些沉甸甸的分量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江西省胸科医院副院长陈中书博士。
全身心工作
打造的肺外科和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全省领先
陈中书,从事胸外科专业27年,专注研究肺癌、肺结核等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和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深谙胸外和呼吸内镜介入专业,这在全国医疗界寥寥无几。他率领的技术团队多学科发展,致力于肺外科的微创胸腔镜和呼吸内镜介入科研究,将其打造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其综合治疗肺癌和肺结核技术,在省内遥遥领先。呼吸内镜的年手术量超过8000例,在全国位居前列。
气管堵塞和大咯血是胸科两大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内镜介入和胸科手术在救治这两类患者中大显身手。陈中书介绍,曾经有一个80多岁患肺癌的病人,又有冠心病和脑梗的基础病,做了右侧全肺叶切除。后来肿瘤复发,气管堵得只剩下一条缝,呼吸极度困难,随时有窒息的危险。辗转几所大医院最后到省胸科医院,陈中书和他的团队高度重视,紧急召集ICU和麻醉科讨论,如果不做手术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做手术风险又极大。经过跟家属反复交流沟通,最后在征得家属同意情况下,陈中书和他的团队在作好充分准备后,在内镜全麻下把气管肿瘤给切除了,病人呼吸通畅了,病情一下就缓解了。这种气管狭窄同时还患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危重症患者,用内镜介入的办法,每年都要抢救几十例。
陈中书介绍,还有一位高龄大咯血的患者,经过内科止血治疗及血管介入手术都没达到治疗效果,仍咯血不止,病情十分危重。医院多学科会诊后确定了治疗方案,要确定出血部位,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行支气管镜检查,但是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检查风险很大。为了救治病人,陈和他的团队没有迟疑,立即组织抢救,明确了出血部位,给患者行病肺叶切除术,成功抢救了濒危患者。
随着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的不断引进和顺利开展,原来大多需要转至外省大医院救治的大气道狭窄的危重患者,都可以留在省胸科医院治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方便了患者就地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
培训基层骨干300余人
计划3至5年支气管诊疗技术覆盖全省
由于出色的学科成就,陈中书领衔的医院内镜中心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他担任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陈中书介绍,省胸科医院肺外科和呼吸内镜介入科,是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为把专科先进技术推广普及到基层,陈中书和他的团队每年都组织全国继教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从几百人上升到上千人,学员纷纷表示学到了新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术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培训覆盖面,扩大影响,他们还把学术巡讲班开到基层。前不久刚结束的“胸科内镜在基层巡讲(第二站)暨萍乡市首届呼吸内镜进展学习班”培训活动,在当地呼吸、胸外学科界引起很大反响。基层医院也纷纷派医护人员到省胸科医院内镜基地学习介入技术,基地10年来共培训人员300余名,高质量的培训使学员们回到医院都成了业务骨干,并开展了内镜技术,更好地为基层老百姓服务。
“把病人留在基层必须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陈中书认为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就要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他决定开展基层巡讲活动,通过胸科团队的努力,3至5年内把支气管诊疗技术全面推广到基层医院,让省内大多数患者留在当地治疗,方便患者得到更好更及时的诊治,减轻患者及国家医保负担。
努力修炼品格和技术
不忘初心永攀医学高峰
“心不近佛不可为医,技不如仙不可为医。”这是陈中书一直秉承的从医之道。他自言,自己是为行医而生,早年母亲患心脏病去世,他就立志学医为病人解除痛苦。凭借执着的信念和意志,他如愿考取了医学院,实现了理想。27年来,他在行医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锐意进取,潜心专研临床业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身挑胸外科和呼吸内镜两大学科重担,经常上午在手术室做胸外科微创手术,下午又在内镜室做介入手术,周末又带领团队赴地市做巡讲,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医院行政工作,全部时间几乎都用在工作上。
陈中书说,人生的最高需求就是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医27年,他对自己的工作用了几个词作概述:“艰辛、修炼、沟通、价值、尊重”。他经常告诫自己和同行,人不可能那么完美,就像一颗石头一样,需要不断地打磨和修练,努力修炼自己的品格和技术,才能变得圣洁和美丽。在艰辛的行医道路上,他是一个不忘初心的领跑者。
来源:江西省胸科医院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王乃清 胡 骏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