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学揭秘:东南亚男子夜间离奇死亡之谜



事件回顾

Event Review

 事件日期:上世纪后半叶

 发生地:东南亚国家(泰国、缅甸等)

事件:众多平日健康的青壮年,在夜间不明原因地猝死


上世纪数十年间,一个可怕的谜团如幽灵般游荡在东南亚各国,从菲律宾到泰国,从缅甸到老挝,众多健康青壮年,在夜间不明原因死亡,而且绝大多数为男性。1982年的统计,当时10多年间,泰国竟有5000余名泰国中青年男子在睡眠中离奇而死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26人(每年)在睡眠中猝死,有的村落竟有10余人死亡,这一谜团在泰国被称为LaiTai”。

统计数据表明,在东南亚国家,青壮年发生这种神秘死亡的人数位列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后,高居第二位,且猝死还呈家族聚集性,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为何死神如此无情又频频光顾,当时无人能够回答,医学界也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

“鬼魂传说”在当地迅速传开,泰国东北地区的土著居民认为,睡眠死亡的青年男子是被“寡妇的鬼魂”带走。为避免受害,当地男子还穿着女子的花衣服睡觉,并将内衣挂在房屋外面,用来迷惑“女鬼”,但沿袭达70年之久的这种做法根本无济于事,就连移民到美国的东南亚青壮年男性也无法幸免于难,而东南亚男子喜欢穿着花衣服却成了风俗。

这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怪现象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1992年,西班牙Brugada兄弟中的Brugada P和Brugada J,在美国心脏学会的杂志上发表了“右束支阻滞、V1~ V3导联ST段抬高是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标志”的论文,报告了8例具有相同心电图特征的猝死患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该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故事并未结束,专家们在Brugada兄弟的研究中存有疑问,那就是“有右束支阻滞并伴继发ST-T心电图改变者众多但绝大多数人的预后良好,且无猝死现象这又如何解释呢

正在美国Masonic实验室工作的中国旅美学者严干新有了新的发现,经与Antzelevitch博士的探讨与研究,证实了患者伴发的不是右束支阻滞而是一种异常的心室早复极J异常的复J波存在时患者容易发生2折返并引发室速室颤及猝死

至此,上世纪青壮年男子夜间离奇死亡之谜,才就此揭开!1996年,Antzelevitch和严干新将此病症正式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

了解“Brugada 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 "三联征":

1、类右束支传导阻滞

2、右胸导联(V1-V3) 

ST呈穹窿样或马鞍形抬高

3、T波倒置或双向。

临床表现

1、室颤或猝死(多发生于夜间睡眠中);

2、晕厥;

3、夜间濒死样呼吸;

4、心悸;

5、胸部不适等。

一般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①记录到室颤;②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 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④家族成员有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⑤电生理诱发室颤;⑥晕厥或夜间濒死状的呼吸。

非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ICD是目前惟一已证实对Brugada综合征治疗有效的方法。同时需危险分层后,对猝死高危患者植入ICD进行猝死的预防。


射频导管消融:其长期效果有待大规模试验和长期随访来验证,作用尚不明确。

药物治疗

Ito电流过强是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病的主要机制,从理论上讲,心脏选择性的特异Ito阻滞剂应当治疗有效。

目前证实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只有奎尼丁,但奎尼丁副作用明显,包括胃肠道副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等。


Antzelevitch博士关于稳心颗粒的研究

2013年,美国Masonic医学研究试验室的Charles Antzelevitch博士,在SCI心律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稳心颗粒联合奎尼丁抑制实验性Brugada综合征的作用”的研究,该研究证明稳心颗粒能够抑制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拟交感神经。

研究对象:

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犬右心室楔形组织块,记录通过心外膜和心内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进行研究。

制备模型:

选用Ito激动剂NS5806(10-15µM)药理性制备Brugada综合征模型,模型成功的标准是,心电图三联征; 给予电刺激,可以在13/19只标本中诱发2相折返(P2R),在11/19只标本中诱发多型性室速(pVT)。


结论一:稳心颗粒(10g/L)抑制NS5806引起Brugada综合征表型。

上图同步记录了冠状动脉灌注右心室外膜侧二个位点、内膜侧一个位点的跨膜动作电位,下图为跨壁心电图记录。

A:对照。

B:瞬间外向 K 通道激 动剂 NS5806(15 μM)加大外膜侧动作电位切迹和心电图 J 波,引起外膜侧位点 2 动作电位穹隆消失,而 位点 1 穹隆仍存在。不均匀的穹隆消失可引起 P2R 并引起 pVT。

C:稳心颗粒(10g/L)消除 NS5806 引起 的 P2R 和多形性室速/室颤,并恢复动作电位穹隆和一致性,并终止所有心律失常活动。


结论二:稳心颗粒(5g/L)合用低浓度奎尼丁(5μM)则可100%的抑制 2相折返和多形性室速。

上图同步记录了冠状动脉灌注右心室外膜侧二个位点、内膜侧一个位点的跨膜动作电位,下图为跨壁心电图记录。

A:对照。

B:瞬时外向K通道激动剂 NS5806(15μM)加大外膜侧动作电位切迹和心电图J波,引起外膜侧位点2动作电位穹隆消失,而位点1穹隆仍存在。非均一性穹窿丢失引起短联律间期P2R异位激动和多形性室速。

C:稳心颗粒(5g/L)可抑制室颤但不能抑制P2R的发生。

D:稳心颗粒(5g/L) 和奎尼丁(5μM)恢复穹窿均一性,并终止所有心律失常活动。

 

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医师及中外学者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稳心颗粒作用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很好结果。显然这是一项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又是中外学者智慧、辛勤付出及共同努力的结晶。

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备抗心律失常的多种机制,其再次证实,中医与西医有着很高的同源性。这也提示中医、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有着潜力和应用前景。此外,中医、中药在治疗心律失常疗效高的同时,还有很好的安全性。

从目前资料可以看出,稳心颗粒目前的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作用机制的探讨仅仅迈出了第一步,其更多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应用的适应证还待进一步研究。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还有更广阔的明天!

推荐阅读

厉害了我的步长制药电商平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买到假药啦~(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