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7日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立冬是反映阴阳气机更替的八大重要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来临。立冬15日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天寒地冻,万物凋零。正是一派“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的景象。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是《黄帝内经》对冬季养生的概括。立冬后,人体阳气潜藏于内以抵抗天气之寒冷,故养生应顺应其规律,贵在养“藏”。
从五运六气看,今年立冬燥而多寒,寒气为主,病多在肾。寒为阴邪,最易伤阳,而阳气根于肾,因此,立冬后要避寒就温,尤其要重视足部、腹部、背部及关节的保暖。但也不能就热,要避免暖气温度过高而出汗,否则肾阴肾阳均会受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冬要养阴,但气候又寒冷,故立冬的饮食以“温润”为原则。温润的食物常见的有马铃薯、山药、核桃、芝麻、板栗、花生等。此外立冬乃养肾之时,可适当多吃些黑桑椹、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品。樱桃、山楂、金桔、杏、木瓜等温润的水果也较适宜。
冬季对应的五脏为肾,肾之谷为豆,肾之色为黑,故黑豆为立冬之宝。黑豆味甘、性平,有润肺清热、养血平肝、明目健脾、补肾益阴等功效,其皮还可养血疏风。此外,黑豆尚有乌发须以延年,祛风热而止汗之功。《本草纲目》云:“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黑豆烤后泡茶饮,有减肥效果;黑豆炒后醋泡服用,有辅助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经常按摩耳朵,可以达到固肾养肾的目的。可以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上至下在耳朵两侧进行按压,若有结节或痛处,将其揉散,再两食指伸直,用力适度,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反复3次后拔出,连续6次,可达补肾、聪耳、健脑之功。亦为立冬之宝。
足与健康关系密切,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而人的衰老及受寒,多数从足部开始。肾亏也往往先累及下肢,立冬是补肾的开始,而膝位于足与肾之间,故调节足与肾最好的方法就是曲膝行走,此乃延缓腿部、腰部及全身衰老的好方法。曲膝行走,不仅可使腰部及腹部肌肉拉直,促进气血输入双肾及下肢,还可使命门之火旺盛,心肾相交,补益肝、脾、肾之亏虚。常练习屈膝行走,还有助于减肥,尤其是腹部的肥胖。故为立冬之宝。
立冬开始,万物休养生息,此时也正是人体储存能量的最好时机,需要从形、气、意三方面全面养“藏”。
在“藏形”方面,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达到“敛阳摄精”的目的。运动以舒缓柔和为主,如太极拳、八卦内功、散步、登高等均可选择,以身体微热为度。不宜剧烈运动,特别是下午和晚上,尤要避免大汗淋漓,否则耗损肾阴,干扰阳气的收藏。
在“藏气”方面,做到“无泄皮肤”,“无扰乎阳”。不要开泄皮肤出汗,忌食辣椒、葱蒜等辛辣燥热及烧烤油炸之品,以免扰动阳气。其他如桑拿浴、过量吃火锅、捏背出汗等,均应避免。这样才有利于阳气潜藏及阴精蓄积。
在“藏神”方面,“使志若伏若匿”,使情志安宁,神气内藏,以此收心养精。在生活中,放下过多的欲望和追求,不宜进行风险投资,不宜过度地求名求利,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实古今长寿之人,多从养心而得。
养生一荐:
若立冬日为晴天,一般当年冬季是个“寒冬”,宜食“立冬补肾粥”:以黑米20g,黑豆20g,黑芝麻10g,粳米50g,薏苡仁30g,核桃6枚,百合10g,莲子10g,枸杞10g,加红糖适量熬粥;立冬当日若为阴雨天,多为“暖冬”,宜“敛阴补肾粥”,在“立冬补肾粥”的基础上加乌梅3枚即可。
王茂泓
主任中医师
[擅长疾病]
擅长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缺血性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衰竭、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以及肾虚、脾虚为主的各种内伤杂病。
[坐诊时间]
总院门诊: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红谷滩国医堂坐诊时间:周二上午。
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是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省科协主管的省一级中医药学会,以‘博采众长,发展中医,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为理念,主要从事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教育、宣传、推广及开发等工作,吸收了一大批有志于传统中医药的优秀中医药人才,目前研究会及其临床基地为更好地使用传统中医药服务社会,致力于现代文明病及疑难病证的研究与治疗。
注:本文作者王茂泓系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理事长
编辑: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