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持续发酵:殴打、灌芥末、喂安眠药,震惊无数网友!

点击上方图片,领取价值19800元的招聘套餐

Good luck in the workplace


昨天发生了个爆炸新闻:上海携程亲子园虐待儿童,喂安眠药,引起了一众网友的气愤!


视频里,老师粗暴地推开孩子,孩子挥动着小手,努力地保持平衡,然而还是迎面撞到了桌角上。


这一撞,直接撞到了父母的心上,撞到了网友的眼里。



另一片段中,老师为了惩罚他们眼里“不听话”的孩子,就把芥末直接塞进孩子的嘴里,逼他们吃下去。


孩子拼尽全力的哭泣、求饶在这位老师的面前,显得如此廉价。



事后,携程开了道歉会,声称已经解雇这位老师,并且已经报警。


道歉会上,一位妈妈特别崩溃地说,“我们家孩子17个半月,老师给我宝宝半小时喂了半管芥末,然后宝宝一个小时拉了6次,10分钟一次……老师还不给宝宝换尿布……老师还拿消毒水往孩子的眼睛和嘴里喷……”(超级气愤



据悉,在相关事件中,还有孩子被确诊为“应激障碍”,需要心理疏导和门诊随访。



所谓“应激”,就是人在遭受创伤事件后,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包括恐惧、紧张、担忧、焦虑。这些情绪会唤起身体反应(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来帮助人们防御或避免危险。


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地,从事件和情绪中,逐渐恢复过来。


但那些持续反复遭受创伤事件影响的个体,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身处安全环境,TA们仍会反复体验到各种负面情绪——就好像,轻松、快乐的大门,永远关上了。



[
你看出孩子“不对劲”吗?
]


职场的你,可能因为事业而忽略孩子的内心健康,那如何能从儿童行为中,看出心理伤害?


综合多项研究,以下20个表现颇具启示意义。一旦出现,请“高度怀疑”,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如意(未必是霸凌,但肯定很波折)。



• 反复说头痛、胃痛,或有呕吐(幼龄儿若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身体不适会更突出)

• 做噩梦,反复在睡梦中惊醒(出现时间和是否上学紧密相关,如周日晚上,或周一到周五)

• 易受惊吓、容易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丢三落四

• 总在上学前大发脾气

• 行为、品性突然出现明显转变,如本来爱笑、好脾气,突然变得易怒、冲动、攻击他人

• 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 突然胆小、怕黑,出现吸吮手指、粘人、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 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明显变化

• 爱说一些自嘲的话

• 拒绝出门

• 各种找借口在家待着,不愿意去学校

• 言谈间,对学校没有任何兴趣和好感

• 直说老师不喜欢自己

• 抱怨老师总是挑自己的刺

• 抱怨被老师大声训斥

• 抱怨老师羞辱自己

• 抱怨老师对待自己太粗鲁、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 伤害自己,甚至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严重霸凌下)

• 身上总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

• 孩子对某个事/物,变得敏感甚至恐惧

多数孩子不是属戏精的。开心与否,都写在脸上。若你觉得孩子哪里不对劲,不要憋着,去求证吧。


你在帮助孩子,也在释然自己。



[
 真有此事?如何确认?]


1.  找到第三方来求证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可以和接孩子的家长聊两句:你觉得学校如何?老师NICE吗?什么校风?吃得好不好?


假设你家孩子已经入园,不妨和同学父母结成紧密联盟。在吐槽孩子、抱怨养育压力的过程中,你也会知道别家孩子在学校里的真正状态。若你有困惑,说出来,会有答案的。


2. 多观察师生互动。


在接送孩子时,观察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或可以站在围栏外,观察孩子、老师在操场上的互动,耐下性子,看三四十分钟。



最直观地:


和孩子说话,老师会不会蹲下、单脚跪,和孩子维持在一致的高度,眼神直视;批评孩子时,是拉到一边轻轻说,还是吼出来;孩子看到老师,直觉反应是高兴,还是要思考一下才给出反应;


细节很说明问题。


3. 和孩子过家家、玩“上学扮演”。


让孩子扮演老师,自己和玩偶扮演学生。


孩子会把在学校体验到、感受到的,真实地用行为表演出来。


[
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


最不幸的是,虐儿事件已经发生。怎么安抚?怎么避免二次伤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学组委员高鸿云给出10招。


1. 重中之重:远离


带幼儿离开那个受虐场所。让孩子与熟悉且信任的人,呆在一起。如果迫不得已因,孩子要重回那个地方,应协商更换教室或改变室内环境布置,避免勾起孩子的受虐回忆。


2. 别老追问受虐情景


孩子不说,不要逼问。如果TA主动提起,家长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多听、少评论。倾诉是一种释放和宣泄,有助于伤口愈合。


3. 保证生活规律,三餐定时,按时睡眠


如果孩子出现饮食和睡眠问题,别责怪TA。给TA大大的拥抱,多多的陪伴。为TA准备爱吃的饭菜,搂着TA一起睡。


4. 父母稳定情绪


父母和陪伴者要避免大声吼叫、动作过猛。别再吓着孩子。


5. 理解TA的不容易


幼童受虐后,情绪不稳定、行为紊乱属于受虐后的正常反应。包括容易哭闹、发脾气,无来由的紧张、害怕,行为倒退,特别粘人。这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长短因孩子而异),逐渐缓解。年龄越小,一般恢复越快。


6. 温柔制止不良行为


心疼孩子,不能没有原则。任TA整宿不睡地玩,呆坐一天地看电视,对恢复情绪没有益处。不如趁这段时间,带着孩子放个假,去美好的地方,安排丰富游戏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7. 理解孩子的宣泄


受虐儿童会在游戏或生活中,重现暴力或虐待场景。这也是一种宣泄。此时,父母不应简单制止,或严厉地批评。还是那句话:温和地多多陪伴。


8. 别当着孩子,重复细节


父母应在避开孩子时,寻求家人、朋友和团体的支持,诉说宣泄情绪,并保持情绪稳定。别让那些伤痛细节,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9. 告诉孩子“你没错”


这一点很重要!别让孩子以为“是我不乖,是我惹老师生气了”。


10. 孩子老不好,尽快求医


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持续异常,带TA去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吧。


整理于医学界儿科频道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