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医改的重要之年,各部位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文件推进改革,医保、医药、医疗各领域都充满改革新思路。我们汇总了2017年全国医改文件,剖析发展趋势。
2017年以后出台医药相关领域政策
医保:
医保支出总额占卫生总费用一半以上,作为主要支付方,要充分发挥医保在医疗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推进“三医联动”。这也是近年医保方向性政策的主基调。
今年来看,在医保目录调整及支付方式改革上动刀颇多。
今年2月21日,人社部发布新版“医保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的第四次医保目录调整,与上一次调整时隔八年。
据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有20个省区对外公布了新版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或执行了国家版医保方案。
对医药企业而言,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之后,渠道得到一定程度保障,对企业业绩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将着手建立常态化、动态化的医保用药准入机制,做好目录准入、支付标准、使用管理等环节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医保用药的全流程管理,使保障范围与临床用药实际、医药技术进步相适应,进一步发挥医疗保险支持创新、促进发展的作用。
医保目录调整之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重要着力点,今年各部门陆续颁布了四条相关政策,全面深化付费方式改革和推行医疗保险智能监控,以总额控制为基础,向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过渡。
影响最大的是国务院六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写道:要实行多元复合易宝支付方式。重点推行按病种收费。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收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费试点。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根据该意见,2017年起,将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未来按病种付费或与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破除以药养医等问题结合,以支付为抓手,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
其他方面,异地就医结算打通是重要方向。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15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443家,89%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联接入网,超过80%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医药:
纵观近年医药行业颁布的政策,大致有三个着力点:医药研发、医药生产、医药流通使用,着力的方向在于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一致性评价提高药品质量、流通整治,今年颁布的政策也延续了这一思路。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系列组合拳从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所有者权益及上市审批等方向出发,鼓励创新,引导建立完整的研发上市路径,对行业影响颇深。
食药监于今年3月份发布《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目的是“鼓励境外未上市新药经批准后在境内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缩短境内外上市时间间隔,满足公众对新药的临床需求”。
从实际规则看,国外未上市新药可在国内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完成实验之后可直接提出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对于申请进口的化学药品新药以及治疗用生物制品创新药,取消应当获得境外制药厂商所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的上市许可的要求。这些政策无疑给境外新药在国内上市开了“绿色通道”。
另外,医药流通方面亦有多项重磅政策出台,包括“两票制”、国务院“13号文”、医药电商资质取消等。
“两票制”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要逐步实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推行“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执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推行“两票制”,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
综合分析,从“营改增+两票制+流通整治”,有助于打击医药流通中存在的过票倒票等灰色行为,提升行业的透明度。同时,一批优质企业将放大自身优势,进行行业并购,推进行业集中度提升。
医疗:
医疗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围绕着两个核心在落脚,其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其二是鼓励社会办医。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医药分开、价格调整、薪酬人事、政事分开、分级诊疗等是关键词;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鼓励养老服务发展、诊所开办放宽是关键词。4月24日,卫计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要求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具体任务上,该通知指出,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在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鼓励社会办医是医疗方面的另外一个重点。从2015年6月国办发相关意见开始,到今年十月中旬,共有二十多项综合性推进政策和近十项专项政策出台。
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供给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来源: 中国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