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郑州一位医生在电梯里劝阻一名老人吸烟,结果老人突发心脏病猝死,家属索赔40万元。经法院判决,医生赔偿1.5万元,此事引发社会热议。
医生劝阻老人吸烟被判赔,控烟遭遇“寒流”怎么办?
有网友感叹:扶人有风险,劝人需谨慎!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更害人,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看到有人能在一些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理应举报。但是,老人猝死事件让控烟遭遇“寒流”,今后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控烟得有理。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了世卫组织发起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颁布这些文件,为控烟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支撑力有限。到2013年,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烟民3.5亿人,占世界烟民总数的35%。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多达120万,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
随后我们有了更严格的控烟条例。北京、上海等地先后迎来“最严控烟令”,规定车站、机场、商超、餐馆等公共场所室内禁止吸烟,排队区、体育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区域室内室外全面禁烟。这些法条给控烟者真正“撑了腰”,除了赋予每个公民劝阻、举报违法吸烟的权利,更给违法吸烟者带来“真刀真枪”的惩罚。遗憾的是,到去年9月,全国仅18个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控烟条例,覆盖面还远远不够。
第二,控烟得有力。“如今违法吸烟者随处可见,怎么管得来?肯定需要大量人员参与,最好动员全社会来监督。”北京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告诉健康哥,今年8—10月,控烟微信公众号“无烟北京”共接收市民控烟举报2717起,举报数环比增长50%。尽管市民举报热情上涨,但在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这点参与度显然有待补强。
至于执法处罚力度,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党委副书记王本进透露,自北京实施控烟条例至今年10月底,29个月里共计对1245家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罚款342.36万元。健康哥一算,平均每家处罚2700多元,力度上或可再严一点。
另外,志愿者人数少、活跃度不高、覆盖度不广等也是短板。据北京市控烟志愿总队队长刘辉介绍,目前参与控烟工作的志愿者约有1万名,其中8000多人是文明引导员,剩下2000多名社会志愿者中,活跃人数仅1000人左右。
第三,控烟得有教。有人说,靠劝阻只治标不治本,治本得靠吸烟者主动戒烟。然而戒烟有那么容易吗?“烟草依赖是一种成瘾性疾病,靠自己干戒成功率很低。想戒烟也可以通过吃药,但目前没有特效药,所以复吸的情况时有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呼吸科主任陈谨说,“所以最好还是强调预防,从孩子抓起,尽早普及控烟教育,在学校做好禁烟宣传,让年轻人远离烟草。”
教育是未来减少吸烟人群的最根本办法。与之对应的,是如今吸烟低龄化现象严重。一些影视镜头、文学作品喜欢展示吸烟场景,来表现一些所谓的“意境”,这也引得青少年做出不好的模仿。数据显示,7成烟民吸烟始于14—22岁之间,近来网上更流传出许多儿童吸烟的新闻。最近,新浪微博、腾讯QQ等社交软件相继撤除“叼烟头”表情,切断“酷”与“烟”的联系,获网友纷纷点赞。
我国对于成人违法吸烟的教育还停留于标语提示,缺乏直接劝阻。“有个烟民曾亲口对我说,一个人劝我,我不一定理睬,但是两个人当场说我,我会感到羞耻。”张建枢说,“每个人都要站出来,敢于对违法吸烟说不!”
说到底,劝阻公共场所违法吸烟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可以是此类行为的“监控头”。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给自己添麻烦”、“反正和我没关系”的态度来应对,那么我们对二手烟的控诉只能停留在键盘上,烟雾对健康的伤害还会继续。
冬天又来了。健康哥知道,每到此时,会有更多人躲进温暖的室内公共场所吞云吐雾。当你看到有人这么干的时候,请你开口劝阻,或者拿起手机拍照,向公共卫生部门举报。只有人人参与控烟,才能创造一个无烟环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邱超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王超
邮箱:wsjd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