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极为丰富,著名的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山虫草、川贝母,岷江流域的郁金,以及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汉源的川牛膝等在国内外负有盛名。普通老百姓可能对于哪些是出自四川的道地药材不熟悉,但是对于带有“川”之名的药材不会陌生。
别名:芎 、西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曰:“关陕、川蜀、江东山中多有之,而以川蜀者为胜。”《药物出产辩》云:“出自灌县”。现在以四川灌县、崇庆产量大,质量优,为道地产品。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经闭痛经,头痛,风湿痹痛等。
别名:松贝、贝母等,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明末清初始见有川贝的论述。《本经逢原》认为:“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现在川贝主产于阿坝甘孜等地,产于青海者又名青贝。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川贝雪梨糖浆的君药即为川贝母。
别名:甜牛膝,是觅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川牛膝之名始见于《滇南本草》。《本经逢原》曰:“怀产者长而无旁须,川产者细而微黑”。张寿颐《本草正义》:“今市肆中之所谓川牛膝,则形甚大,而性质空松”。由此可见,古今川牛膝明实考证尚无确据,目前以四川天全、洪雅所产者最佳。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经闭癍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
别名:金铃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录》:“生荆山山谷”。苏颂:“以蜀川者为佳”。《本草品汇精要》:“道地蜀川、简州、樟州”。李时珍:“以川中者为良”。现在以四川产量大,质量优。
川楝子,味苦,性寒;归肝、小肠、膀胱经。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别名:乌头、五毒根,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在明代以前无川乌与草乌之分,《本草纲目》明确加以区分:“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
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