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秋冬季节感冒多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感冒是由于受寒着凉引起的。
前文中已经说明了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低温环境可以让一些感冒病毒更容易复制,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寒冷或受凉或直接导致感冒。
当有受寒着凉、淋雨等诱发因素时,我们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存在于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能迅速繁殖,引起发病。
所以,虽然受寒着凉不是直接导致感冒的原因,但是为诱发因素,所以,在秋冬季节,适度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受寒着凉。
感冒会打喷嚏、流鼻涕,但是不是所有的打喷嚏、流鼻涕都是感冒;能引起打喷嚏、流鼻涕的原因除了感冒外,还有冷空气、光线、刺激性气味、粉尘等,所以不要孩子一打喷嚏、流鼻涕,就认为孩子感冒了,马上吃药。
许多人认为得了感冒出汗就会好得快,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减轻病情,尤其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出汗过多,极易脱水,更会因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并发症。
有些孩子每隔一个月、半个月就感冒一次,家长就认为孩子免疫力低下,就着急给孩子吃提高免疫力的药品或补品。
真正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的孩子很少,如果孩子一年发生2次及以上的严重呼吸道或细菌性感染,如肺炎、蜂窝织炎、脓肿等,可考虑是否有免疫缺陷问题;普通感冒在幼儿平均每年会发生6-8次,10-15%的儿童每年可能发生至少12次的感冒,所以对于间隔1-2个月感冒一次的儿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10天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症状明显的可适当对症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误区五:感冒后不赶紧吃药,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的初始症状通常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感冒类似,所以许多家长认为肺炎就是由感冒引起的。
不排除有些儿童是在感冒后并发肺炎,但感冒是否发展为肺炎,更多的是由人的自身因素决定的,如早产、低体重、低龄、存在呼吸道畸形或心肺功能不全、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等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肺炎,与感冒后是不是大量吃药没有因果关系,感冒没有特效药,应做到对症治疗,适度用药,注意休息,多饮水,促进代谢排泄。
误区六:一感冒就赶紧吃上“消炎药”,可以预防肺炎
首先,所谓的“消炎药”并不是万能神药,大家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大多是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导致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用药指征,随意用药可能导致过敏、腹泻、细菌耐药等不良后果,危害巨大。
感冒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比如中耳炎、鼻窦炎甚至肺炎等,但并不是感冒的下一阶段都是肺炎等细菌感染疾病,在没有细菌感染的诊断时家长应慎重对待抗菌药物,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许多家长在孩子患了感冒后很焦虑,想使病情尽快好转,常常同时给孩子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以为吃的药越多疗效会越好,往往是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小儿感冒颗粒、止咳口服液、中药、西药等等轮番上阵,结果由于一些复方制剂中有些成分相同或为同类,结果造成合并用药剂量过大,由于孩子的肝肾功能不完善,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同时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对孩子可能造成伤害。
一些家长认为服用维生素C尤其是 “天然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体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生长期儿童日后易患骨病、尿路结石、肾结石等,现有的研究和证据对维生素C预防感冒的效果并未证实,建议均衡饮食,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