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跟“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步伐,在广东省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创立四周年之际,由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主办的“2017中国药品交易年会”于11月23-24日隆重召开。作为医药第三方阳光采购改革的重要探索,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秉承“惠民、利企、保廉”精神,“公开、公平、公正”的医药产品在线交易模式平稳运行。
采购规模拔头筹
四年来,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坚持贯彻“天天交易、季季竞价”,同时不断完善药品分类采购工作,推出医用耗材等新交易品种,满足全省用药市场层次丰富的医药采购需求;突破性地实施过期专利药比价系数等交易新规,有效激励广东交易市场良性竞争,促进产业整合升级。
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总成交金额达到2600亿元,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书记张丽分析指出:“从2017年前三季度省内各地区成交金额占比可以看出,经济集群式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十分显著,省部属医疗机构、广州市属和深圳市属医疗机构的采购总和已经接近全省采购量的一半。”
随着两票制落地,卖方市场竞争激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资料显示:配送企业从2015年起愈趋集中,前100名的配送企业几乎承接了广东省平台80%的药品交易订单;而生产企业则有别于配送企业的集中趋势,生产企业虽然竞争逐年加剧,但前50名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内各地平均订单配送率为86.99%,四分之三的地市配送率达80%以上。分析订单未配送的主要原因,李丽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原料药垄断致使价格过高而导致生产计划未达成,进而影响配送企业备货;第二,医疗机构超过一年未结款,进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导致恶性循环;第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偏远,采购数量少,配送成本高。”
控费降价效果显著
在广东省药品交易办法中,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5]70号)政策所倡导的“分类采购”“双信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等精神落到了实处。
事实上,医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三医联动”,这其中存在诸多挑战,在组织开展竞价交易遏制高药价方面,“广东模式”已经取得成效。张丽介绍,自平台上线以来,共进行基药竞价交易34轮,交易总额为865.45亿元,非基药医保竞价交易22轮,交易总额1264.40亿元,议价交易总额494.41亿元。“这些交易过程中,竞价交易平均降价率为9.31%,累计节约采购资金218.10亿元。”
本次年会,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广东医药发展蓝皮书》,深入剖析全省医药健康产业政策与市场现状、总结医药产业发展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经验集合,通过宏观政策总论、广东药品交易市场格局与监管实施情况、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改革动向、医药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趋势四个维度,对当下广东医药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增长动力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决策建议。
此外,在全国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集中度愈趋上升的背景下,广东、湖北等省经过多次磋商,年会上最终达成了跨区域采购联盟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以实现多方“互联、互通、共享、共生、共赢”为发展目标,探索资质互认、交易数据共享、药品联合采购等合作,实现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合理降低药价,提高药品供应水平的目标。
广东药品交易晒数据
2017年1-10月,基药成交金额为261.02亿元,预计全年成交金额为313.23亿元,较2014年交易水平上涨31.41%,基药成交总额占比整体交易份额也呈现上升趋势,非基药于2014年12月启动,在2015年开始释放交易增长潜能,并保持高于基药涨幅的水平逐年增长,2017年预计成交金额达到667.78亿元;从基本药物市场分布来看,在平台交易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瓜分99.70%的交易市场,分别占比74.44%、25.26%;从非基本药物市场分布看,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据93.39%的市场份额,可见基层医疗机构非基药使用程度远比基药低。
在近几年医保政策改革推动下,平台医保药品成交量每年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幅度,2016年因受到新旧药品交易办法交替影响,医保药品成交金额增长率略有降低,但在2017年新办法稳定执行3个季度后开始回升,据预测2017年全年医保药品成交金额可达1017.19亿元,比2015年的成交金额上涨15.23%,平台医保药品2015-2017年成交总额平均占比预计为94.77%;从医保药品分布情况来看,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部队医院几类采购主体中,2017年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据87.2%的销售份额。
在统计的261个过期专利药品种当中,基本上都出现了国产仿制品与原过期专利药品同台竞争的局面,在2017年1-3季度成交总金额前十名的品种中,均存在不同比例的国产仿制药品瓜分市场的情形;与2009年广东省药品“阳光采购”中标价格相比,2017年执行新规后,2017年1-3季度过期专利药的成交均价平均降价率为9.89%。
医保采购联动 产业如何破局?
医保支付改革核心在于发挥医保第三方优势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体改司监察专员 赖诗卿
“医保药品约占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的60%左右,医保基金实际上已经成为决定药品行业增速的最大变量,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不在于账本怎么算,而在于发挥医保第三方优势,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药产业链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转变,药品、耗材、检查检验从原来的收入变为成本,协商谈判机制可以促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的形成。”
医院市场药品销售增幅将持续下滑
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 林建宁
“伴随医药改革政策不断落地深化,医院市场药品销售增幅将持续下滑。2017年预计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1095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8120亿元,同比增长5.8%,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市场2835亿元,同比增长10.5%。受招标限价及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药费增长的影响,药品终端销售额增速将逐年放缓,预计2017年全年药品市场销售16023亿元,增速下降到7.6%。控费继续从严将导致医院终端依旧低增长,医保支付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药物经济学研究将受到医院和支付部门的重视,辅助用药将面对销售艰难期。”
以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优化药品遴选
国家卫计委药政司药品供应处处长 戚畅
“京津冀、沪苏浙皖闽、陕川蒙宁甘青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协同发展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模式,GPO、带量采购、集中采购联合体等机制也不断摸索,‘三医联动’推进采购改革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医用耗材的采购统一编码也开始制定。‘7号文’已经明确要求推动合理用药,建立处方点评和医师约谈制度,规范医生处方行为,重点跟踪和监控辅助用药和医院超常使用药品。因此,必须以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为支撑,优化药品遴选,发挥评价支持引导作用,回归合理用药的本质属性,指导重大疾病和重点人群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编制。”
■编辑 陈雪薇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