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在七里海湿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建设工作座谈会
坚定不移把绿色生态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保护和修复生态湿地,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部署要求的大事,关乎千秋万代,是经济社会转型时代的‘代表作’。尽管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做下去。”11月24日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深入七里海湿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建设工作。
冬日斜阳下的七里海湿地,芦苇随风荡漾。
宁河区主要负责同志向李鸿忠汇报说:“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核心区的54处违建都拆除了,8公里长的景观带也全拆掉了。今年内完成缓冲区和实验区整改任务。”
一旁的市水务局负责同志补充说:“有5条补水路径,一年可补水8000万立方米。”
“动真格就会有成效。关键要看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否坚决。要真干、真落实!”李鸿忠给予肯定。
远处,一群野鸭在芦苇荡前游水嬉戏。生态实景映入眼帘。
李鸿忠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林业局专题汇报和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四片湿地的生态修复进展情况汇报。与会同志就如何处理退耕还湿与土地现状矛盾、做好移民搬迁等工作谈了看法。
李鸿忠说,各有关区和市有关部门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要求,抓湿地保护力度前所未有。
李鸿忠指出,要坚定不移选择绿色方向,为最大限度扩大湿地面积努力,这是战略发展方向问题。我们的选择要为未来负责、为子孙负责、为中华民族长远负责。绿水青山是生存的根本,不能贪图眼前得失。现在我们的工作很辛苦,是在为子孙后代打下生态基础。千万不要等到拿金山银山也换不回绿水青山时,望“绿”兴叹。
李鸿忠指出,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走出一条用保护生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要通过严控生态绿色标准,逼促污染企业退出。同时,生态条件优越了,就会吸引更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项目选择天津。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用环境质量推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在湿地保护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两个‘高标准’。”李鸿忠说,一是4个湿地都要按照国家级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自加压力、不留退路、不自降标准。二是移民搬迁要与城镇化统筹推进,坚持高标准建设示范小城镇,确保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市领导段春华、张玉卓、李毅、孙文魁、李树起和市政府秘书长孟庆松参加。(天津日报记者 魏彧 于春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