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道地药材与地道药材真的一样吗?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潇湘医药圈

中医药经过二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有关“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的用药传统经验沿袭至今,已成为评价和控制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在的“道地药材”通常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因而道地药材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被认为是经过历史上临床疗效检验而被评价为质量优良的药材。

历史上形成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四大怀药、浙八味、川、广、云、贵等道地药材。后来又发展到川药、广药、云药、贵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等。在我国有200种左右的“道地药材”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一、道地药材

1、道地药材概念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2、道地药材的由来与发展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道地药材”的起初的含义是指某“道”、某“地”出产的药材,旨在指明药材的产地,并没有“优质”的含义。就“道地”二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如巴豆、秦皮、蜀椒、吴茱萸等都以古国命名药材,表明产地。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描述道:“诸药所生,皆有境界”。论述了药材的产地分布,何处所产为胜。初步形成“道地”的概念。

道地”一词见于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中,该书每种药物项下专列“道地”条目,如杜仲,道地:“建平宜都者佳”。“道地”一种解释是:“地”是指地理,地带,地形,地貌;“道”是指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名称。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诇药》:“好道地药材,这两块土中甚用?”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一章:“那是一柄道地泸州油纸伞,又重又大。”所以“道地特产”、“道地药材”、“道地水果”等都表示真正是有名产地,即有明确坐标地区出产的东西。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药材的最佳产地有所重视,陶弘景所说的“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和“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的论述,是“道地药材”概念的最早雏形。唐贞观元年,孙思邈《千金翼方》中的“药出州土篇”专门记载了十道各州的地产药材,为“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他在每味药材项下虽不像《本草品汇精要》那样专列一项,但在每味药材项下对道地的论述很多,如麦冬项下言“浙中来者甚良”。

到了清代,医家从临床上发现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地”问题。徐大椿曾在《药性变迁论》中指出:“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以后移种他地,则地气移而薄矣。”“……当时所采,皆生于山谷之中,元气未泄,故得气独厚,今皆人工种植,既非山谷之真气,又加灌溉之功,则性平淡而薄劣矣。”

建国以后,建立了中国药材总公司,对名贵紧缺的药材品种实行“统管”的政策。中央以下设一、二、三级批发机构,促进了中药商品的正常流通。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的《药材资料汇编》,按西怀类、山浙类、川汉类、南广类等不同道地品对药材进行了分类,它反映出了20世纪“道地药材”的风貌。

3、道地药材的道地产区

出产道地药材的产区称道地产区(或称地道产区),这些产区具有特殊的地质、气候、生态条件。“道地药材”表示方法通常为“地名+药材名”,如“怀地黄”、“笕桥麦冬”、“茅苍术”。其中的“道”原指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汉代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县称为道;如唐代凡州府三百五十八,依叙为十一道,后析增五道(是唐之道制,后世及日本,高丽皆承袭……);清代以布政司领道,民国初改为道尹(将每省分为几道)。

由上可知,除汉代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县级道无甚影响之外,自唐贞观初(公元627年)以后,直至清末民初,在我国皆以“道”作为行政区划由来已久,只是地域大小不同而已。

《千金翼方诠释》中对全国“道”的解释:

河南道:唐时辖境约当今山东、河南两省;黄河道以南(唐河、白河流域除外),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

河东道:唐时辖境相当今山西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

河北道:唐代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大部,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

山南西道:相当今四川涪陵、万县、陕西洋县一线以西地区;

淮南道:相当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海,西至湖北应山、汉阳一带;

江南东道:相当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

江南西道:相当今湖南洞庭湖、资水流域以东和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以西地域;

陇右道:相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

河西道: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如今陕西、甘肃及内蒙古之鄂尔多斯等地皆是;

剑南道:相当今四川涪江流域以西,大渡河流域和雅砻江下游以东,云南澜沧江、哀牢山以东,曲江、南盘江以北,及贵州水城、普安以西和甘肃文县一代;

岭南道: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地区。


二、地道药材

地道”亦作“道地”,此所谓道地,乃真正、真实而言。本指各地特产,后来演变成货真价实,质优可靠之意。

“地道”这个词往往也是表示一种标准、道德规范。诸如钱钟书《围城》六:“鸿渐终觉得她口音不够地道。”老舍《龙须沟》第二幕第三场:“不是吹,我们的活儿作得真叫地道。”老舍《赵子曰》第一:“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西口老羊皮。”毕方等《千重浪》第十一章一:“瞅郭书记那人不咋地道。”等,也就是说,在一定场合下,“地道”的意思很接近“道地”,“这药材不地道”意思往往是指这药材不合乎好药材的标准。

三、真正优良的道地药材是道地与地道的有机结合,是“高品质、好功效、真道地”的现代表达。

道地药材最根本的内涵是质量好,疗效优,也就是地道品质。其形成除与本身品种有关外,首要因素是产地,就是道地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自然条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几个因素。除种质、环境、栽培技术等因素外,采摘时间也是影响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三分种,七分采”,正所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秋桔梗,春柴胡,冬虫夏草”。意在指出同一植物因采集时间不同,对质量影响较大。再有炮制加工: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云:“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雷公炮炙论》亦载有“炮制十七法”,并要求“各尽其宜”。炮制加工技术与方法是中药与植物药等天然药物最大的区别,反之,炮制是中药最大的特色之一。

因此,种质、环境、生产技术、全程可追溯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在道地产区生产出地道的“高品质、好功效、真道地”的道地药材。

四、匠心传承,创新发展

简单和纯粹似乎才是生命最本真而美好的状态。

同理,自然孕育的中药材,神秘而简单,既风情万种,又匠心独道。

岁月无声流转,原野依旧静穆,药田悲欢交替,千年流传的道地药材文化,祖宗血脉的传承,中药人一代又一代,自身的实践,敏锐的观察,执著的钻研,不断的创新……劳作,传承,发展……

目前,国家大健康、一带一路等政策利好,坚守了几千年的国粹中医药,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关于取消中医,关于中医将亡于中药,关于中药材行业的“多、小、散、乱”……久久萦绕在心中的难题、困惑便都豁然开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