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西医的讨论已经时断时续维持了多年,直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更加频繁地刺激到许多人的敏感神经。
当人们关心保健养身时,他们往往大谈中医中药;但当人们真的检查出什么疾病时,他们的首选无疑会是西医;而当人们的某些“绝症”被西医“判处死刑”后,他们又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侥幸心态转投中医……这让中医从业者忿忿不平。
中医学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许多哲学流派、经学流派,无不在中医学的历史上留下痕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处于宏观认识客观事物的知识背景和氛围、故只能呈现宏观优势和微观劣势;中医学的临床疗效与医生个人的思维技巧及能力密切相关;中、西医药的认识研究方法不同,形成了医学药学的两大流派。
认识基础不同
中医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像“象形文字”一样,采用“三维空间”思维,上至宏观天体运行、地理环境(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学说);中至人体系统(脏腑等学说);下至微观“宇宙统一场”“人体生物场”(五运六气,经络学说),利用人体的直觉、体验找出三个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防病治病学说。
西医发展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之上,采用“二维空间”思维,利用抽象思维和试验,建立了对人体局部功能,病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观察方法不同
中药则是通过人体直接“感悟”,对“宇宙统一场”“人体生物场”及微观物质“气”有所认识,并建立了与宏观天体、人体有形系统、动植物等药物在内联系基础上的经验总结。西医药是利用解剖、分解、分析等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物质的经验总结。
中西药功效认识途径不同
中药是“神农尝百草”开始的,不仅体验对局部疾病疗效的认识,也体验了对人体整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建立既考虑局部治疗功效,又考虑整体平衡的“君臣佐使”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而西药功效是从实验室开始通过动物试验,临床观察取得对局部疾病治疗作用的认识。
中西医药认识过程不同
中医发展强调“无为”,尽量不用主观影响客观。是一个从客观经验累积到主观结论总结的过程。西医发展是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同步的,是先设立“假说”,通过推理、试验、验证“假说”成立,得出结论,是一个从主观判断到客观检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