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灸”出毒素,“灸”出湿气,这些体质的人做艾灸效果更好!


  艾灸是中医里一种较为传统的养生治病方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艾灸吧!

中医艾灸的益处

  中医源远流长,讲究较多,所以对于艾灸的部位,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从古至今就有“灸不上头”的说法,意思是说头部最好不要艾灸。所以用艾灸要谨慎!当然,以上说到的“灸不上头”是相对的,也有不少疾病的灸法治疗可以施用于头面部,主要应对寒邪或阳虚疾病。例如风寒感冒恶寒严重者灸后脖子,鼻塞严重者灸迎香。

  如果以“温热”的灸法直接去灸阳气旺盛甚至因为疾病导致上火的头面部,诸阳相叠,阳助火势,轻则本无火而生火,重则加剧本来已有的上火症状,出现如头面汗出,目赤红肿,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阴虚体质的病人则加剧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甚至皮肤痈脓。

什么体质适合艾灸

阴虚质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


阳盛质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好动之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


气郁质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

痰湿质

  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


瘀血质

  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艾灸可活血散瘀,是此类人的首选!

艾灸的常见穴位

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疾病。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等。

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大连广誉远中医院温馨提示:

  终年灸五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本文图文转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发只为分享,无商业目的。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