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7个中风前兆,一经发现请立刻就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山西省中医院」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7个中风前兆,一经发现请立刻就医!


中风,发病急,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同时中风导致的死亡率有随着年纪增加而出现上升现象,致残疾风险极高。


但是,脑中风的出现却不是毫无预兆的,及时救治,还能挽回生命。所以,一旦发生以下7种情况,越早就医越好!


1.四肢麻木、活动不灵便,与脑血管受堵塞有关。

2.口眼歪斜,流口水,甚至口齿不清。

3.头痛、头晕,并且伴有越来越剧烈的趋势。

4.犯困、嗜睡、不容易唤醒。

5.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健忘,突然出现反应能力下降。

6.呕吐、恶心、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

7.不明原因的摔跤,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血管硬化、脑缺血等,导致了大脑运动神经受损、失灵。

脑中风,根据病因不同,大约可分为两类:缺血性和出血性。


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因为血栓、动脉粥样硬等原因导致脑血管堵塞引起,大脑一旦缺血、缺氧,便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所以才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晕、活动失灵、反应迟钝以及眼前发黑的现象。


出血性脑中风,主要由于血管硬化,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令脑组织受损。所以,会出现呕吐、流鼻血、视网膜出血、烦躁、昏迷等表现。


出血性脑中风更危险,死亡率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可能会引起短暂的头晕、眼前发黑、失去平衡,俗称小中风。小中风千万不能忽视,有数据显示,有1/3的小中风患者会发展为严重的中风


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因素!


在导致中风的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因素。

因为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血管、脑血管在“高压”作用下越发脆弱,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因为血管硬化程度不同,还可能出现血管壁的坏死、韧性降低,加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血管越来越狭窄。

所以,预防脑中风,首先得注意对血压的控制。



脑中风的预防


1、监控血压,不仅降压药要按时、按量的服用,还得监控血压情况,一旦出现血压波动过大,需要及时就医,长期高血压患者,每天最好能坚持早晚各测一次血压。

2、控制饮食,减少脂肪、胆固醇、盐、糖等食物的摄入。

3、戒烟、戒酒,吸烟会降低血液中氧的含量,加速血栓形成,而且烟草还有升血压、损伤血管内壁的危害。酒精会加剧脑损伤。

4、积极参与运动,但要注意防摔跤。

脑中风应以预防为主,并且80%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发病后的治疗只是尽最大可能挽回生命,降低损害而已。



 中风该如何预防?

  说中风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并不是危言耸听,这因为中风具有极强的病死率和致残性,同时中风还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塞、脑心综合征、中枢性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每一个并发症都可以说是致命的。作为健康安全的头号杀手,在确知以上的中风前兆时,该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呢?

  一般来说中风中风前兆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脂、低淀粉、低胆固醇、高纤维、高矿物质。

1、 粗粮不可少

  饮食不节是导致中风的原因之一,生活中过食肥油、甜腻、酒精等可致脾运化失健,导致聚湿生痰,而痰郁可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从而导致中风的发生。所以对于有中风前兆的患者,宜在饮食中大量添加五谷杂粮及蔬菜,以补充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这是因为维生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钾、镁等元素则有着很好的降血压效果,有助于保持机体血压的稳定。蔬果中的矿物质则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矿物质平衡的作用,可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

 不仅如此,粗粮及蔬果中膳食纤维还能促进机体肠蠕动、防治便秘(便秘也可引发中风),对减少中风的发生,防止中风恶化或复发都是相当有益的。

2、高蛋白类食物不可少

  这里所说的高蛋白包括豆类、豆制品、菌类,这些高蛋白类食物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多加食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脑动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动脉壁的弹性,促进体内多余钠元素排出体外。

3、不饱和脂肪酸不可少

  中风及前兆患者还可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肪酸,其与动物性脂肪相对,前者对人体有利,而后者有害。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在人体细胞膜上和细胞内停留,从而使这些细胞较富有弹性,犹如液体般的柔软,从而有利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并可把氧气运送给脑部和心脏的细胞。千万不要小看不饱和脂肪酸,其往往能够救中风患者于危急,尤其是当机体血管老化或受到阻塞的时候。

4、食盐不可多

  正常人体每天摄入食盐量一般为6g左右,对于中风及前兆患者则应该低于这个水准,因为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会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而且还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这对中风患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 END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亦可给我们留言
谢谢

山西省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ID:sxszyy6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网络,如侵删,微信:gjx515702136

▍版权:山西省中医院,转载需授权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