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给人们健康
带来巨大威胁的“三高”
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如今,第四高———
高尿酸渐渐浮出水面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新隐患
毁关节: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420微摩尔/升,女性大于360微摩尔/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容易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一般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会发生痛风。
伤肾脏: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有数据显示,20%~4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尿酸性肾病。由于尿酸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如果尿液是酸性环境,过多的尿酸排泄容易形成结晶,继而形成尿路结石。更严重的是,尿酸盐长期沉积在肾脏实质里,会造成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
乱代谢:很多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会合并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比例为25%。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尔/升,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
毁血管:加重病变。1989年发表的芝加哥心脏研究,是较早的关于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探索。经过11.5年的随访,显示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心衰的死亡相关。
出现尿酸高,首先要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先分析饮食习惯,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就要减少海产品摄入;如果肉食吃得多,就要少吃肉,多摄入低嘌呤的蔬菜。第二步要评估体重指数,如果超重,要积极减肥。第三步要考虑是否有遗传因素,即家族中有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
看到尿酸高有这么多危害,估计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要管住嘴。其实,下面这些因素,每一个都应该注意。
天气炎热时,人体大量出汗,如果水分补充不足或不及时,血液会“浓缩”,其中的尿酸容易沉积并析出,易发生痛风。痛风易在夜间发作,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睡眠时体内水分减少,尿酸浓度增高所致。
天气炎热时一定要注意喝水,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睡前可适当饮水。
寒冷的冬季,一些痛风患者也容易出现急性发作。这是因为寒冷时血管容易收缩,如果不注意保暖,人的体表温度低,尤其在四肢末端关节,尿酸盐结晶很容易沉积。加上冬季大家喜欢吃火锅、喝酒,发生痛风的风险随之升高。
这两种情况也可能使人体大量出汗,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尿酸高的人,这些因素尽量避免。
服用氢氯噻嗪(利尿药)、水杨酸类、吡嗪酰胺等药物,可造成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痛风。如果需要长期服这些药,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总的饮食原则是“一限三低”,即限制嘌呤、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具体从生活方式上,应遵循下述原则:
-
1.限制饮酒
-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动物内脏
-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
5.大量饮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
-
6.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改善代谢功能
-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
8.规律饮食和作息
-
9.规律运动,选择健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
10.禁止吸烟
嘌呤含量较高的海鲜包括凤尾鱼、沙丁鱼、带鱼、鲱鱼、鲭鱼、牡蛎、蛤蝲、干贝等。
相比较海鲜,动物内脏所含的嘌呤更多一些,但由于人们平均每餐的食用量不大,有时影响反而不如海鲜大。处在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最好禁食动物内脏。
肉在被熬成高汤后,汤内的脂肪含量会大幅增加,且由于其为酸性环境,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啤酒本身并非高嘌呤食物,但它会阻止尿酸的排泄,因此与高嘌呤的海鲜一起吃时,更易诱发痛风。
大部分高蛋白食物中都含有较多核蛋白,可在体内分解为尿酸,摄入过多有诱发痛风的可能。
鸡蛋和牛奶虽然也属于高蛋白食物,但核蛋白含量不高,痛风患者可放心食用。
豆腐虽然也是高蛋白食物,但因掺入了大量的水,单位质量的豆腐中核蛋白含量大幅下降,只要不在痛风发作期间,也可以食用。
过多脂肪堆积会导致肥胖,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此外,油脂环境也会影响嘌呤的代谢排出。高尿酸患者应慎食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量摄取含糖饮料、水果和果汁将增加患痛风的风险,痛风患者也应慎吃。
一般来说,男性、肥胖者、有痛风家族史者、具有高嘌呤饮食习惯等人群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也非常密切;长期服用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升高。与此同时,高尿酸血症还是慢性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多见于40~50岁男性,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2亿,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正常男性体内的血尿酸浓度一般为150~350毫摩尔/升,女性为100~300毫摩尔/升。当男性血尿酸浓度高于420毫摩尔/升,女性高于360毫摩尔/升时,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