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中心医院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印证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记者|王翔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在蒙冀辽三省交界处的宁城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病不用去北京,北京专家在宁城”。
大寒节气刚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宁城县中心医院迎来了老朋友——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吴英锋带领的神经内科、心内科专家团队。
1月21日,宣武医院对口支援宁城县中心医院卒中、胸痛中心建设启动及培训会议在宁城县中心医院举行。院长杨凤军、副院长李冬宁等院领导及专家代表,乡镇卫生院代表参加会议。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宁城县中心医院和宣武医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初,宣武医院就与宁城县中心医院达成技术协作协议,定期派专家来院出诊。从2009年开始的三次京—蒙对口支援,更是让医院在提质升级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吴英锋介绍,该院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多年来医院通过派遣专家、远程会诊、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支援宁城县中心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在进行门急诊常规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疑难病诊治、打造科研教学平台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工作和业务,将北京地区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科教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宁城县中心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吴英锋与宁城县中心医院院长杨凤军共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宁城县中心医院医联体揭牌
像宣武医院这样对宁城县中心医院发展给予帮助的首都医院还有很多,走进医院的院史陈列馆,墙上挂满了近20年来到院进行帮扶的专家相片,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医院….这是一块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汪忠镐、倪鑫、申昆玲…这是一个个蜚声国内的医学大家,让人很难相信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
专家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更为关键的是给医院的学科发展和管理思路创新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宁城县中心医院的临床科室从2009年京蒙对口支援之初的17个发展到如今的37个。2012年成立县级三大中心: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教科研指导中心;院级五大中心: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脑血管病微创介入诊疗中心、腔镜治疗中心、重症救治中心。八大中心通过整合全院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发挥中心的职能,对全县医疗卫生工作起到带动监督指导作用,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全面提升。
杨凤军院长谈到,2014年宁城县中心医院成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汪忠镐院士工作站。通过专家的“传帮带”实现了医院血管外科和普外科的飞跃。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百姓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医院因此获得2016年全区50家三级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排名第一的成绩。
多年来,在宣武医院的对口帮扶下,宁城县中心医院的院前院内急救能力、神经内外科、血管内科、麻醉科、影像学科等专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宁城县中心医院卒中和胸痛诊疗中心成立后,能保证卒中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误诊和漏诊,更好地为县域及周边的居民服务。同时借助宣武医院与宁城县中心医院建立医联体的有利契机,为卒中和胸痛患者做好双向转诊工作。
杨凤军院长感慨地说,与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的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科上的提升,北京专家对于我们医生和管理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带来的是技术,更是理念。我们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在于长期性和规律性, 专家队伍实现本土化,为我们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构建一条无障碍的“生命通道”
杨凤军院长说:县医院接受了北京专家的帮扶,我们同样要把资源沉下去。宁城县中心医院目前与全县27家乡镇卫生院,三家县直医疗机构,签署了医共体联盟单位和双向转诊协议,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规范了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工作。县医院通过定期技术支持、随时解决难题、人员规范培训、重点专科帮扶、师生制、网络医院、远程网络会诊平台等方式与医共体单位实现了紧密联系。
杨凤军院长与八里罕镇中心卫生院、汐子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签订远程网络会诊协议
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表示,对于加入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充满了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将学习到国内一流专家的理念,这对于我们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是莫大的荣幸”。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宁城县中心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拥有坚实的基础,在急诊急救网络建设方面,宁城县急救中心挂靠在宁城县中心医院,全县网络医院急诊急救人员设备车辆纳入急诊急救网络,形成以120急救中心为平台,乡镇卫生院为网络医院的联动体系。
目前在宁城县域内,急救中心接报后根据求救者位置就近派车,急救车视情况送病人到相应医院就诊,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可在急救中心指导下开展抢救,实现网络医院与120急救车的对接。急救半径由原来的最远100公里缩短到现在的30公里。
杨凤军院长谈到,急救网络建设为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急诊网络医院联动,强化了三级医疗网的龙头作用,缩短了全县急救半径,争取了抢救时间,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急救水平,增加了基层和县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率,建立了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救治三位一体,畅通无阻的生命绿色通道。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成败关键
对于宁城县中心医院组建医联体的上联下通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特邀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介绍:我国新医改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任务各有侧重,国家已经在保基本、强基层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经过前几年的扎实工作,为当下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医改重点工作正在破冰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今后改革要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分级诊疗首次上升到制度层面,以医联体和签约服务为抓手的分级诊疗体系已经逐步建立,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82.5%。
专家强调,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其核心是“百姓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大医院舍得放。”这需要改变患者就医习惯,扭转现有逐利机制,关键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医联体内部,形成合理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以及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宁城县中心医院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印证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授牌仪式
会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连元,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远翔为宁城县中心医院颁发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标杆医院”牌匾。
曹连元祝贺宁城县中心医院与宣武医院组建医联体,在实现“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宁城县中心医院多年来坚持对口支援的“长期性”和“规律性”,与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在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将北京专家的高水平技术留下来,使人民群众能够在本地就医,节省了医疗费用,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总编辑汪言安介绍,中国县域卫生杂志社、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始终关注县级医院发展、发掘典型、助力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宁城县中心医院通过与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的连接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县级医院发展的标杆,同时积极扮演区域医疗中心的角色,带动区域内医共体单位发展。希望今后有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级医院能力建设。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曹铁军、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李彦庆、赤峰市卫计委副主任马天山、赤峰市卫计委医政科科长明志军、宁城县政府副县长陈彦、宁城县卫计局副局长杜飞燕等领导。
迄今为止,“两寻找”行动已经走过6站,分别是山东东阿、浙江嵊州、陕西西安、四川成都、海南文昌、内蒙古宁城。2018年,发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标杆医院的行动还将继续,让我们携手前进。
延伸阅读:
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简介
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创建于1951年。1994年跨入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行列。2016年晋升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赤峰南部地区,集医疗保健,教学,急救,康复为一体的诊疗中心,担负全县61万及周边邻省部分地区近30万人口的诊疗任务。
医院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400张,职工总数144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77人。年门诊量近40万,年出院病人5.1万余人次,年手术量1.3万人次。
医院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自治区诚信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组部授予的“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END~~
越县域,越懂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