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郑医•要闻 | 《河南日报》刊发我院报道:精神之氧 让百年老院更有温度

点击上方“郑州人民医院”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今天出版的《河南日报》整版刊发了我院新闻报道《精神之氧 让百年老院更有温度——郑州人民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全面重塑、浴火重生新面孔(下篇)》,报道了我院医护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与暖心医患故事。以下是报道全文:

郑州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在慈善活动中

和郑州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冬天,意味着寒冷和冰雪。


寒冬至深,春来在望。在郑州人民医院,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爱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一岁多的儿童窒息昏迷,护士张曼抱起孩子一边飞奔一边抢救。


独居老人电话突然打不通,急救人员展开“地毯式搜索”挨家挨户寻找,最终找到老人,挽回生命。


感动于医生的耐心和呵护,病人家属费尽心思制作了“竹简感谢信”,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


游玩途中、下班路上,看到患者情况危急,毫不迟疑立刻上前施救……

 

这些都是发生在郑州人民医院的寻常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温暖和爱,感动了无数人。特别是去年的“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群体,医院被媒体频频聚焦。《如果不是监控拍下,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拼!》《竹简感谢信,温暖无数人》《可爱天使,生死关头幸好有你》《七件网红事,温暖一座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新浪、腾讯等互联网门户平台对他们的事迹广泛报道转发,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温暖、感动的浪潮,媒体称之为“郑医现象”,这些郑医好人也被网友封为“网红”。

 

这座建院105年的百年老院,在新时代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那些让病人重生的医生,那些令医生难忘的病人,医生的动力来自病人,而病人以生命相托,医生一定要不离不弃,不懈的人文关怀是医生无可替代的人生价值

 

36岁的蒋欣是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医生。在患者心目中温暖和善,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暖男”+“暖医”,一大批铁杆“粉丝”说他身上有股挽救生命的浩然正气。


蒋欣深知器官移植对每个患者、每个家庭来说,很多时候都是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步,对生的期盼,长久的等待,让他们对医生手术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如果说,每一位器官捐献者都是天使,那么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是守护这些天使进入天堂的人。他们体会绝望与希望,感受放弃与坚持,见证死亡与新生,是游走于生死之间的“接线员”。2014年,蒋欣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


那年12月的一天,一位老人的儿子在郑州车祸重伤,送到郑州人民医院时,已经没有了救活的希望。看到患者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蒋欣和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按照患者身份证上的地址,用了7个小时,辗转到达患者家中。


“你说什么,你是让我儿子死无全尸吗?给我出去。”在西平县一个农户家,患者的父亲对蒋欣大声呵斥。


在我国现有观念和条件下,器官捐献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在误解、偏见中艰难前行。在患者即将离世的当口,劝说其家属同意捐献患者器官,此事谈何容易?


“相信我,突遭这飞来横祸,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这条生命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他可以更有意义。”在蒋欣的安慰劝说下,最终一家人含着泪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了字。


移植一个器官,救活一个患者,拯救一个家庭。做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以来,蒋欣已经拥有40多个成功案例,用患者捐献的器官救活了100多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患,也挽救了100多个濒临绝境的家庭。


在郑州人民医院,像蒋欣这样的器官移植医生还有十几位,他们不仅用高超的医术守护生命,而且努力让无可避免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们这样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沉甸甸的两个字“生命”。无论是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消化内科主任马英杰,被病人称为“开小处方的大专家”。他经常说:“病人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需求,看病,不是给病人简单开了药就完事儿。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爱心。”


“不少医院大夫,查房时常常漫不经心地简单问几句,而马英杰主任查房的时候,总是主动伸出手,握着患者的手问候几句,然后注视着病人,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叙述。他用简单不过的肢体语言向病人传递真诚、平等、关心、尊重和希望。”来自惠济区的患者王先生说。

 

找马英杰看过病的患者都知道,马英杰查房有自己的标志性动作:弯着腰、拉着病人的手、直视病人的双眼,慢声慢语地询问病人的感受。这虽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却折射出他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温暖着患者的心灵。


在马英杰开出的处方中,几乎看不到大处方和长处方。他开的处方都是简简单单的一样药或两样药,还都是便宜药,但大部分病人都能有不错的疗效。


医乃仁术,世间大爱。爱心是治疗世界上所有疾病的一剂良药。马英杰给患者开出的处方,不一定是贵的,也不都是最便宜的,但都是最简单的、最适合患者病情的。在可选择的范围内,他总是尽量从患者的角度综合考虑,因病开药。


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其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医生看“病”,更看“人”。冷冰冰的各种检查仪器让病人感受不到来自医生的慰藉,也加深了医患隔阂。当各种高精尖检查仪器越来越代替医生的望触叩听时,医生获得了更多的检查结果以帮助准确诊断,但也丢掉了不少给予患者精神慰藉和关爱的内生动力。


“虽然机器人医生为人类看病问诊,正在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奇妙场景,变成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但人工智能来了,技术进步了,我们却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用心去关爱病人,这才是医护人员无可替代、最宝贵的价值。”马英杰说。


在这些“暖医”身上,蕴含着无穷的感召力。当每一位医生都能心无旁骛地看病、不必考虑经济指标时,当每一个白大褂都干干净净、不再受到商业利益熏染时,医患信任必将归来。

 

金身“罗汉”多,草扎泥糊的少。郑医的“网红群”,没有水分,不掺假,在生命危难的时刻展现英雄本色。慈善薪火传承,日益成为郑医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有没有大夫,快救命啊!”


2016年3月28日,一位老人突然身体斜倒在公交车上,口吐白沫,失去意识。一名白衣女子迅速上前,先把老人的头偏向一方,怕老先生咬着舌头,就把手伸进老人嘴里。随后,又掐人中、合谷穴,大概2分钟后,老先生恢复了意识。车厢里顿时响起了掌声。白衣女子救助老人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疯传。


救人不留名的白衣女子,被网友全城搜索。原来,她是郑州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护士马丹。老人的老伴说,“当时那个情况,要不是她,我老伴不知道会咋样。”


网友们对马丹这样的正能量纷纷点赞。救人的情景被乘客发到朋友圈后被誉为“最美瞬间”,马丹被称为“最美护士”。


“遇到他人突发疾病,作为医务人员施以援手义不容辞,更是本能反应,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权衡得与失,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天职。”马丹说。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让点点滴滴的善举,温暖人心,感动中原。器官移植中心的护士张鑫娜向笔者还原了网络上曾经疯传的关于她的一个故事。


那年7月14日,她走到郑州西三环高架旁时,突然听到“嘭”的一声,一位中年妇女从高架上摔了下来,一动也不动。张鑫娜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检查她身上有没有外伤。

 

呻吟声渐渐微弱,张鑫娜把伞丢在一旁,跪在地上开始给她进行胸外按压,做人工呼吸……直到救护车来了,看着她监护、吸氧等设备都快速用上,呼吸心跳都恢复了,张鑫娜这才打起雨伞,拍拍膝盖上的泥水走了。


马丹、张鑫娜、李笑展、赵刘凯、马琳娜、安华、李雪……他们在公交车上,在马路边,在约会途中,在游玩路上,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勇敢施救,他们的善举,让一个个游走在死亡边缘的人脱离了危险。


2016年3月到10月,郑州人民医院先后涌现了8位“网红”,典型人物、感人事迹如此密集地频繁出现,让社会各界感动的同时,也惊叹于医院的“正能量”爆棚,被称为“郑医现象”。2017年2月,以8位“网红”为代表的郑州人民医院医护群体当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受到隆重的表彰。还荣获河南省“医务最美瞬间”团体奖,荣膺河南省“我为正能量代言”年度人物。


“郑州人民医院生长出的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受到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风专家、党建工作者等多方面的关注。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批示:这些普通人的感人事迹要大力宣传,凝聚正能量。

 

“一点小的善举,能够温暖人心,能够救人性命,能够感动中原。我们所有的荣誉,都是职业赋予的,唯有更加努力,更加付出,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这是郑州人民医院“网红群”共同的心声。

 

“张鑫娜获阿里巴巴5000元正能量大奖啦!”拿到奖励的5000元钱,张鑫娜有点不知所措。她想到医院成立的专为救助贫困患者的“郑医·生命之光”慈善救助基金,第一时间把这笔钱捐了出去。“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到更多的患者,才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慈善薪火传承,日益成为郑医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今年1月16日,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民政局、郑州慈善总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郑州慈善大奖”举行颁奖典礼,郑州人民医院从630多家单位、个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两项大奖——医院院长郝义彬荣获“最具爱心楷模”奖,“郑医好人善行中原”志愿者队荣获“最具公信力社会公益组织”奖。

 

在医院多年的发展中,公益担当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作为有着十几年院长履历的郝义彬热衷公益事业,并将慈善工作和慈善理念融入其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中。在他的引领下,郑州人民医院与郑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郑医·生命之光”慈善救助基金,截至目前,向“郑医·生命之光”基金共注入360余万元,受益患者高达9484人次。


医院作为“善行绿城”之“心晴朗”——中青年心脏病救助项目全市唯一的实施医疗机构,为罹患心脏病的困难家庭进行救助。此外,关爱女性、癌症救助等一系列慈善项目救助的实施,向困难群体施以援手;作为“明天计划”定点医院,对先心患儿进行免费救助;医院还成为“郑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启动了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项目,给予特殊人群以紧急援助。


此外,医院开展了百年郑医百名专家巡诊、“郑医好人善行中原”志愿服务队、全省儿童福利院义诊、急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公益活动。这些善举和慈善项目为贫困患者带来真正的福祉,缓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彰显了大医情怀。


在院内,医院也建立了职工“扶危济困基金”,帮助困难职工及家庭渡过困境。这种慈善、互助、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职工的自觉。

 

时光穿梭流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补精神之钙,壮信念之骨,“施医舍药”、济世救民的悠久传统,大医精诚的血脉,在百年医院的前生今世,一代又一代默默相传

 

历史是一根悠长的绳,连接着过去,牵引着现在;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用过往照亮未来。


郑州人民医院1912年2月建院。从医院创始人、意大利传教士贾师谊开始,仁慈博爱的精神就在医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那时,医院只有一医一护,条件也非常简陋,但医院始终坚持对贫困百姓免费施医送药,被附近的老百姓称为“施药医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医院张开温暖的羽翼,为流离失所的妇孺老幼免费提供吃住,对伤病的人员进行救治。

 

从播撒仁爱的创始人贾师谊到历次变迁中默默坚守的郑医人,从与死神博弈、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的好医生、好护士,他们始终传承、发展着医院历程中的仁爱基因。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他们始终坚守着为医为护者的本质和使命,用朴素的坚持,诠释着医学的仁爱、平等、敬畏、操守,坚守着人道主义精神。

 

世事变迁,写在血脉里的博爱、仁慈精神始终不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郑医人,滔滔大江东去,大医精诚在血脉中传承。


“大夫,大夫,你快快看看我的孩子咋了。”去年9月11日上午,一位大爷抱着一名1岁多的小孙女跑进郑州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小女孩浑身瘫软,面色发紫,没有了意识。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内科护士张曼正在门诊值班,她立即接过孩子,往儿科诊室飞奔。儿科医生迅速从孩子的咽喉部取出了一小块塑料片,但孩子面色依然没有缓解,怀疑气管深处还有异物。张曼又抱着孩子冲出儿科门诊,奔向门诊六楼的耳鼻喉科。经过耳鼻喉科主任高明等人的紧急抢救,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网友评论说,护士抱着孩子一路狂奔,医生拼尽全力救治,如果不是监控拍下,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为了生命,有多拼!

 

去年4月29日,正值五一小长假,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田勇大夫听到有人喊:“有没有大夫啊,有位老太太晕倒了!”田勇赶紧跑过去,拨开人群,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躺在地上,手捂胸口,面色苍白,老人身边的女儿手足无措。


田勇上前询问情况、进行急救,从老人包里找出速效救心丸,赶紧拿出几粒喂到老人口中,很快老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看到老人状态好了很多,田勇起身默默离开了。


一名10岁的孩子晕倒在马路旁,面色青紫,已经没有了呼吸。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邵青青一家途经这里,邵青青把怀中一岁多的孩子推给爱人,按压“人中穴”,并用双手把孩子嘴巴里的呕吐物一点点地抠出。渐渐地,孩子恢复了神志。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和锦旗来到郑州人民医院不停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问及这些正能量事件背后的原因,副院长张思森认为,这与医院职工对急救知识的娴熟掌握是分不开的,每位职工到医院的必修课就是急诊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高级心肺复苏培训,对行政后勤人员进行基本心肺复苏培训,实现全院覆盖,保证人人过关,不管在哪出现紧急情况,作为第一目击者,都可以对患者进行“白金十分钟”抢救,第一时间挽救病人的生命。


而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郑州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对“郑医现象”进行了剖析。他对笔者说,救人,是医者的本能。他们都是医院最普通的医护和行政人员,他们的行为被媒体广泛宣传和报道,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需要弘扬这些善举。


“但这在医疗行业,绝不是个案,本就是最应该、最平常、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人突发疾病,每一个看到的医护人员都会主动上前,主动施救,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也是一种职业操守。我相信,每一个医疗行业的人路过或看到,都会产生同样的举动。”郝义彬说。


在谈到“郑医现象”产生的社会意义时,郝义彬先从社会层面分析说。医院的“网红群”体现了敬业和诚信精神,他们在抢救过程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诚信摆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核心价值观。


医院网红群体的涌现深刻体现了一种精神,只要医务人员把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作为职业追求,医患关系就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从医院层面说,如果说以全国医德标兵刘恒亮、河南省最美护士李伟丽为代表的群体,体现了上一代“郑医人”的精神,那么,“感动中原”获奖群体则代表了医院的年轻一代,医院的传统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一百多年前“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到后来的“厚德博学、至臻致远”,再到如今的“严实勤和、仁爱敬廉、荣责自远、知行合一”,对生命的捍卫,对良知的坚守,根植于郑医人的血脉之中。


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娟说,当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尚存,当人们纠结于跌倒老人扶不扶,当我们感叹于医患关系越来越脆弱和紧张,医院的“网红群”用行动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有媒体评论说,“郑医现象”的形成有偶然也有必然,“网红群”诠释了医者的担当、勇气和责任,无论是院内还是在院外,都能挺身而出,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深掘传统底蕴,着眼于雕琢内核、滋养心灵,将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平凡的岗位坚守中

 

“两卷竹简信,染着千年古韵,一简一牍无不抒写着医者仁心……”今年1月10日上午,在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患者家属赵女士将两卷用竹简制作且包装精美的感谢信,送到科室医生的手中。

 

赵女士的儿子去年在郑州人民医院做了阑尾炎手术,医生、护士的精心和细致,让赵女士深感欣慰。谁料,随后不久,她爱人又因颅内动脉血管瘤,住进郑州人民医院。

 

儿子和老公先后住院,让赵女士心力交瘁。但在整个治病过程中,普外二病区、介入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的医生护士给予了热心、耐心又专业的治疗和照顾,给赵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想送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


在赵女士看来,常规的送锦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她决定通过“竹简信”这种文雅而又充满新意的形式,传达自己及家人的真诚感谢。历经千辛万苦,赵女士终于找到了能够制作竹简的商家,并最终制作出了两封精美的感谢信。


赵女士说:“我儿子后来跟我说过一句话,说他这次住院,学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医者仁心’,儿子平时不太爱说话,但真是知道了感恩。”


医者仁心,是对生命的永不放弃。前不久,郑州人民医院急救人员上演了一场“地毯式搜救”。一位82岁独居老人突感呼吸困难、紧急求助,郑州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接到派单后立刻行动,第一时间前往救援,但到达小区后,老人的电话突然打不通了。


时间就是生命,情况紧急,于是他们展开了“地毯式”排查,一栋栋楼一个个门挨个敲,并不时拨打患者的电话,听是不是有铃声响起。


按这种方式,他们边搜寻边给患者打电话,当隔着门听到手机铃声时,就反复拨打了几次最终确认了患者位置。随后他们向110和119求助,在警察和消防部门的帮助打开房门,老人最终脱离了危险。


“与时间赛跑,他仗剑执戟。时刻斗志昂扬,和死神对抗。他竭心尽力,从不轻言放弃。传播急救知识,努力减少伤亡。他用男人的肩膀,撑起博爱的天堂。”这是2017年度“河南最美护士”组委会授予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刘亚杰的颁奖词。


过去的十年间,刘亚杰一边坚守在急诊急救一线,一边坚持为群众进行免费急救培训。在社区、机关、学校、商场、部队,他培训过数百次,受益者达万人,足迹遍布郑州市区乃至洛阳、安阳等地市。


在他的影响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一股急救知识学习的热潮,他为无数家庭传递急救知识的同时,也挽救了很多命悬一线的患者。


去年5月,医院出品的微电影《暖医》在全国健康教育微电影评比中,斩获最佳微电影奖。这部微电影以发生在医院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身患“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女孩在郑医救治的故事,体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仁爱、温暖。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医院人文追求的一个缩影。郑州人民医院的目标是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有温度的医院,是由一群有温度的人组成的。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践行“严实勤和、仁爱敬廉、荣责自远、知行合一”的医院核心价值观,践行“人道主义、杰出服务、健康大众、奉献社会”的医院使命,医院才会更有温度。


正如郝义彬院长所阐述的那样,医者要有仁爱之心、博爱精神;医学的本质是敬畏生命,要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从医从护者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和誓言,坚守信仰、不忘初心。也正如医院创始人贾师谊先生所做的那样,施医送药、仁慈爱民,不分国籍、不论贫富,把善意和关怀送给每一个生命。


笔者结束郑州人民医院访问调研,透过发生在医院的这些故事,我们看到,春风轻拂,道德滋长,这里涌现出的不仅是一个“网红群”,更是新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氧气!正成就一道美丽的社会文化风景……




供稿:闻有成  宋连英  陈慧

编辑:毕佳佳

图片:宣传部

精彩推荐



郑医•简讯 | 我院参加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大学转型与医院发展论坛”


郑医•简讯 | 肛肠外科专家齐聚郑医,共话新技术、新业务


郑医•福利 | 糖友福利到, MMC喊你入组了!


郑医•要闻 | 《河南日报》刊发我院报道:叩开百年大院新境地的大门


如何关注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