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他是一名普通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者,在麻防战线奋战了36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他曾获全国和江西省 “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他获得了麻风病防治的最高荣誉——马海德奖。
他就是杜根发,丰城市皮肤病医院院长。
在工作上,杜根发任劳任怨。80年代的麻风村,条件非常艰苦,位于距市区40多公里的山坳里。来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同样也受到人们的另眼相待。由于当时麻风病的治疗还是单一药物的治疗方案,缺少一级预防措施,每发现一个新病人就隔离治疗,麻风村最多时住院病人达300多人。几十年来,杜根发硬是用双腿及自行车为交通工具,走访了全市所有存活的麻风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掌握了全市麻风的疫情和动态。从1988年开始对全部麻风病人实施联合化疗时,他每月坚持上门送药、体检,麻风的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麻风疫情从全省的高流行区下降到基本消灭的标准。
有一位叫杨园子的住院病人,年近70岁,13岁那年就入住省皮肤病医院麻风村,1960年丰城麻风村成立以后回来住院,50多年一直没有回过家,只知道家中有两个弟弟和侄儿。杜根发在一次和他闲聊时,知道他非常想与家人联系,还希望自己死后骨灰能被家人带回老家安葬。杜根发得知老人的心愿后,积极与镇、村、组多方联系,找到了他的弟弟,他的家人以为他早就离开人世,通过多次做他弟弟的工作,终于让他与离别50多年的家人团聚。后来这位病人感谢说:“就是今天死了我也瞑目,因为死后可以魂归故里,这都是杜院长了了我的心愿!”
麻风村有一对在住院后组合的夫妻,由于没有生育能力,托人在集镇捡回一个遗弃的女婴抚养,收养后发现是一个患有先天性骨关节融合症的残疾婴儿。当时他们完全有理由将这名弃婴送回,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用自己的爱和微薄的生活费将这名女婴抚养长大成人,并念完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这个女孩已经年满18岁了,自己知道身患残疾,不想更多地拖累养父养母,想办一个残疾证,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这在我们看来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麻风村的女孩来说,很难!杜根发得知这件事后,骑车带她去有关部门评残,跑村委会、残联,终于把证办好了。
麻风病人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杜根发最牵挂的事情,因为麻风病人家庭困难,以前很多病人的子女从未上过学。为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杜根发多方努力,终于得到了澳门利玛窦社会服务组织及广东汉达协会的帮助,其中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小学每人每年400元。目前,已有18名麻风病人子女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4名麻风病人子女考上了大学,其中2名麻风病人子女录取重点大学。
为了树立麻风病人的生活信心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十多年来,杜根发先后多次与广东及国外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为他们争取到了几十多万的帮扶基金,组织病人养鸡、养鱼、养牛、养猪、养孔雀。并亲自到外地精心采购种苗,教病人防病治病,力所能及地改善他们的生活。
2008年,百年未遇的冰冻灾害使麻风村遭到了重大的损失,麻风村停电断水,部分房屋倒塌。杜根发在第一时间赶到麻风村,及时疏散安置好受灾的病人,为他们购置了一台汽油发电机。可是由于冰雪封山,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杜根发便和医院工作人员像拉雪橇那样,慢慢地挪动发电机,通过2小时的努力,终于将发电机送到了麻风村,这才临时解决了麻风病人照明,抽水的问题。冰雪灾害过后,丰城市委市政府将麻风村重建工作列入到全市68件“民生工程”实事之一,投资300多万元重建麻风村。杜根发自始自终参与到麻风村的规划和建设中,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只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人性化、园林式的麻风村竣工落成,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勘称一流的麻风村,给麻风病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几十年来,杜根发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做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在面对鲜花和荣誉时,他总是说:“给人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第一次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时,他将省总工会和单位奖给的五千元奖金,帮每位住院病人送去一袋米和一壶食用油,并告诉病人是一位爱心人士送的。第二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将全部的奖金为每个病人做了一个12寸的带框像片,麻风病人都非常高兴,这只有亲生子女才能做到的事情,也许是他们这辈子留在世上最后的形影。
杜根发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身边人,在2015年中国麻协举办的“我为麻防献青春”演讲比赛中,以杜根发为题材的演讲,事迹感动所有的评委和现场听众,荣获全国第一名。
杜根发说,在今后的麻防征程中,自己将继续为消除麻风歧视、人人享受健康而努力,为创建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而奋斗!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王乃清 胡骏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