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两会访谈 | 吴以芳:坚守实体经济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日,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以芳作为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江苏省两会。会议期间,吴以芳提出了两个建议:关于打造淮海经济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国际化的中心城市的建议;关于依法去产能、以科技创新、绿色环保驱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建议,为江苏省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同时,吴以芳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点击:两会访谈 | 吴以芳:聚焦创新 扩大江苏生物医药产业领先优势,了解更多媒体报道内容)。1月28日,吴以芳和江苏政协委员、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共同探讨如何坚守实体经济,落实发展高质量。以下为访谈内容,与大家分享。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以芳(左)和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中)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付奇(右)采访


扫描二维码 观看相关视频


Q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制造业之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之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请问二位怎么看?

戴跃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江苏经济的根基所在,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目前,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网络经济,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的形态,我们要重塑重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吴以芳: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实体经济提供的,老百姓的获得感主要来自于实体经济。党中央号召抓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我们感觉责任在肩。对我们医药企业来说,就是希望老百姓买得到好药,用得起好药。


Q

江苏省发展实体经济,还存在哪些短板?

戴跃强:江苏实体经济优势明显,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优质农产品的保障供给有一定难度,制造业整体供给水平不高,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需要,特别是新旧动能之间接续不上。主要原因在于江苏实体经济结构中,重化工工业占比较高,向生态化、节约化产业转型难度大,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制造业对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的需求不足,限制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吴以芳:实体经济最大的痛点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拥有的最高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不足,还需要加强投入。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比重,社会资本积极支持创新创业,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基础研究,同时还要培育和引进一流人才,真正打通创新“痛点”。


Q

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向在哪?还应该做些什么?

戴跃强:发展实体经济,重点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一批适合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搭建一批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尤其是以创新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实体经济集聚发展的空间,推动开发区由传统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的新城区、配置资源的大平台、涵养产业的生态圈转变。塑造实体经济全链竞争优势,围绕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优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品牌化发展,坚持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提升实体经济全要素的生产力,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强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吸引各类资源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领域。


Q

“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吴以芳:我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有责任、有梦想、敢担当。做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造福百姓,服务老百姓,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家,就要敢争第一,大胆输出中国的产品、品牌、模式、价值观和文化,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Q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如何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戴跃强:只有围绕实体经济,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圈,才能使实体经济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产业治理的新体系。通过政府推动,更要靠市场引导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聚。加大资源倾斜,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技术研发跟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方式,塑造江苏发展新动能。


吴以芳:协同发展有三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建议徐州打造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通过区域间的战略协同,使徐州、南京、苏州等城市梯度分工,互补联动;在区域层面,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应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产学研一体化,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在创新层面,从整个体系的顶层设计到各方资源的协同配套,离开这些谈创新是没有支点的。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