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人民医院
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保、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关注
最新的中国人心血管数据出炉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
从死因构成分析而言,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运动太少,心脏越来越弱!
在我国,还有一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危险因素,就是运动太少。
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项目显示,即便是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多于10分钟的要求,也只有11.9%的人达到了。
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
吃得越来越油了!
吃得越来越油了,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吃得太油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这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我国八成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蔬菜水果吃不够!
维生素C(主要来源为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够,会导致血管受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
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
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今后,心脑血管专家们要像推广阿司匹林一样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1每天喝够一杯奶
牛奶的营养几乎是全方面的,钙、脂肪、蛋白质等均较为丰富。牛奶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是补钙的优选食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克。就拿普通的200毫升的袋装奶来说,每天喝一至两袋也就足够了。
2每餐一份全谷物
我们吃精白米太多了,而吃全谷物太少了!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
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也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吃全谷物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不再光吃白米饭,而是在蒸米饭时加点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
3保持一份好心情
以前我们常说要“管好嘴,迈开腿”,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还要“安顿好心,调整好情绪”。也许对中年男性来说,别乱喝,少应酬,多运动是关键;但是对女性来说,安顿好心,情绪稳定一点,多交交友更关键。
4久坐一小时要活动
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也会增高,气血循环受阻,自然各种疾病也容易出现。
每久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工作再忙、游戏再有趣,连5分钟时间都不肯给健康让路,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5每天喝水不少于一升
水是生命之源,水约占我们体重的75%。喝够水对于大脑的高效运作、减少结石生成、保证尿路健康等都非常有益。
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饮食方式已经提倡了很多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7每天吃一把坚果
帝国理工学院和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每天20克(相当于一把坚果)坚果就能够降低个体将近30%患冠心病的风险,15%的患癌风险以及22%的早死风险。
坚果里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有益人体健康。建议每天都吃一点,但不要多吃,别超过50克(也就是一两),吃几颗核桃,吃几粒花生,种类尽量多一点,把坚果当成早餐的一部分最好。
8每天运动一刻钟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一项对41.6万人,平均8年的健康数据追踪和分析发现,每天运动一刻钟,平均能多活三年。一个人如果一天连15分钟都抽不出来的话,那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任。
上班路上骑自行车,晚饭后出去快走、慢跑……太多的运动方法了,只是在于你去不去做。
9晚上十一点前入睡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严重缺少睡眠,就不单单是会觉得疲劳的问题,更可能会带来疾病。
10每周吃一斤鱼
吃肉有一种说法叫“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没有腿”的就是鱼类。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也就是约半斤到一斤。
人人都知道钙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但是另外一个微量元素硒[xī]却很少人知道。但是,据科学研究证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比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糖尿病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一微量元素绝不可以缺。
在美国的缺硒地区,死于高血压、中风及其他心血管病有关的人,比富硒地区高3倍。
一些富硒地区的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水平低67%;而在缺硒地区,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发病率要高。调查美国19个州的冠状动脉病、高血压、心脏病死亡率高的州,其血硒浓度则低。在哥伦比亚的缺硒地区,心脏病的死亡率比平均水平高22%。
缺硒损伤心肌,补硒保护心肌。补硒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硒丰富的地区,长出来的菜或喂出来的肉,硒含量才丰富,从东北三省斜穿云贵高原有一条低硒带,低硒带的居民尤其要有补硒的意识。
我国大约70%以上的地区缺硒,可能面临缺硒的风险性,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山东半岛、江苏等地区严重缺硒,常发生缺硒疾病。
轻度缺硒症状不典型,自测困难,可结合血清学检查、膳食调查等;严重缺硒时会发生心肌损害等危险,头发分叉、脱发,可能由缺硒导致;老年斑,预示体内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预示硒缺乏,增加癌症风险;双手个别骨关节特别大,也可能预示缺硒。
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微克相距甚远。
日常生活中,有些食品天然富含硒元素,含硒的食物有:大蒜、紫薯、海鲜、蘑菇、鸡蛋、银杏、动物脏器、海产品、鱼、蛋、肉类、芝麻、麦芽、黄芪等,这些食物都有较强的聚硒能力。
来源:央视财经、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健康圈
专家介绍
杨硕:主任医师,任副院长。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九江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会员,江西医学会会员,九江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九江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曾在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心脏电生理、和冠脉介入。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心病等疾病的诊治、抢救和心血管介入、起搏技术。
熊建华:副主任医师,任内二科副主任。毕业于九江医专临床医疗专业,2008年获得临床学士学位。先后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进修普内科、心血管内科。擅长于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雷丹 范静 审稿/魏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