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康促专栏】《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析十二

一、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保持平和心态,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生活与工作

人的健康与疾病除了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居处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有关外,还与精神和心理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提出养生的目标是“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体强谓之健,心宁谓之康”,只有达到形神互养,身心俱健,才是真正健康的个体,才有可能实现长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如果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其中,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四种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因此,中医主张调和七情,平和心态,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调摄:

1、和喜怒 

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大喜伤心,因此喜也应适度,狂喜可能导致心智失常,甚至出现癫痴状态。大怒伤肝,一旦肝气上逆、气血上涌,就会出现面赤、气逆、头痛眩晕,甚至吐血、昏厥、卒倒等表现。因此,出现愤怒情绪时要及时调整,常用的制怒方法有转移、倾诉、忘却、想象、让步、避免。

2、去忧悲 

悲忧伤肺,一点肺气不畅,肺阴耗散,则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疾病,还可表现为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异常,更容易滋生悲忧之苦,所以应当注意多与外界交流、沟通,多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避免悲忧情绪。

3、节思虑 

思虑伤脾,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因此要慎思节虑。长期脑力劳动的人应当注意要劳逸结合,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长期抱有各种思想包袱和压力的人,应当积极调适心态,培养乐观、豁达的心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活在当下。

4、防惊恐

惊恐伤肾,长时间担惊受怕容易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疾病。突然而来的剧烈惊恐,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应当注意避免惊恐。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不可分割,必须协调统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变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不安定的社会因素等,都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起情志波动,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或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如果能够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松地对待别人,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努力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那么就能不被物欲束缚住心灵,不被狭隘挡住视线,从而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更好地工作,更快乐地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